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盡管冰雪災害對遼寧省錦州市海水養殖業造成的損失尚未完全顯現,但來自大連海洋大學的教授已結合實際情況詳細分析了冰雪災害對刺參和灘涂貝類的影響。
據專家講,冬季水溫降到3℃以下,海參進入冬眠狀態。去冬今春由于持續低溫、頻繁降雪促使冰層加厚,形成烏冰,造成池塘透光性差,池中氧氣補充不足。池底積累的腐殖質產生的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污染物質因封冰阻斷了向大氣釋放,造成污染物含量增高或超標,使養殖水質變壞,產生病害。刺參屬狹鹽類動物,適應鹽度范圍為24‰-35‰。由于冰層加厚,池塘底層海水鹽度基本都在35‰以上,個別達到46‰。遼東灣從冰盛期轉入融冰期,融冰產生的淡水會造成鹽度的急劇變化,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妥當,直接影響刺參的生存,必將加劇病害的蔓延。
與往年相比,今年冰情對灘涂貝類養殖損害非常嚴重。由于冰期長、冰層厚,造成海冰層層疊加,與灘涂表面的泥沙層凍結在一起,粘走了貝類賴以保溫的泥沙層,導致大量貝類裸露凍死,潮漲潮落形成的冰排沖撞和擠壓也是灘涂貝類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專家建議應適時采取改善池塘水質底質、增加水中氧氣含量、養殖用水定期消毒處理、科學處理病參防止交叉感染等有效措施積極應對冰災后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降低冰災對錦州水產養殖業的不利影響。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