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中國農業部與湖南省政府當天在湖南常德舉行洞庭湖生物增殖放流活動,共向洞庭湖水系的沅江投放魚苗1000萬尾。
農業部副部長牛盾表示,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養護水生生物資源的有效措施,對于促進水生生物資源盡快恢復、維護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以及促進漁業增效和漁民增收都具有重要作用。
據介紹,去年中國共放流魚蝦蟹等各類水產苗種245億尾。
在放流的1000萬尾魚苗中,以青魚、草魚、鰱魚、鳙魚4大家魚和草龜、中華鱉為主,此外,還有5萬尾國家二級保護物種胭脂魚。
在放流地點常德詩墻公園,許多市民紛紛來到現場觀看放流,并以實際行動支持放流活動。一位姓曹的女士和幾位朋友從菜市場花450元買了128斤草魚鯽魚自行放養。曹女士告訴記者,她們幾位都是在沅江邊上長大,對洞庭湖和魚類都有深厚情感,每年要自行放養好幾次。
常德市漁政站副站長陳正清介紹,從2002年開始,常德市每年至少要舉行5次類似活動,每年投放魚苗總數在500萬尾以上。禁漁等保育措施收效明顯,既維護了水生體系,也使漁民的捕撈量普遍增加了30%。
常德市水域遼闊,境內列入名錄的魚類有115種,在西洞庭水域有中華鱘、白鱘、鰣魚、銀魚等一批珍稀魚類繁衍生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