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前兩天,北京懷柔楊宋梭草村張克啟家剛剛賣了2000公斤鱘魚,老張數著票子樂得合不攏嘴,這正是鱘魚溫室大棚集約化高效養殖給他帶來的“甜頭”。
說起新的養殖模式,這可以說是土專家的新點子。2008年老張對舊池塘進行改造。看著鱘魚市場前景樂觀,就一門心思想試養鱘魚,但眾所周知,鱘魚是一種對水溫水質要求相當苛刻的品種。要想成功必須控制水溫和水質,這樣鱘魚的質量才能過關,通過咨詢及區農業局技術部門上門技術指導,老張對老舊池塘進行了大膽改造。經過兩年的試養,實現畝效益為16萬元/畝。
鱘魚溫室大棚集約化高效養殖是一種全新的鱘魚養殖模式。通過微流水技術和加蓋遮陽網、加蓋塑料薄膜等水溫調節技術以及利用益生菌水質調控技術,使室內的養殖水溫終年控制在13~25℃,水質保持鮮、活、嫩、爽,鱘魚全年都能在適宜的養殖條件中旺盛生長,較好地解決了鱘魚在懷柔地區冬季生長慢和適宜生長時期短的問題。同時建設溫室大棚養殖鱘魚是一種高密度半工廠化的養殖模式,充分利用人工設施創造適合魚類生長的養殖環境,養殖密度可達到普通池塘的5~6倍,畝產可達到7500公斤,因此建設一個400平米的溫室大棚,相當于一個5畝池塘的養殖量。在冬季依靠太陽能的自然保溫功能,減少了煤的使用,是一種低碳、節能的現代漁業模式。
為把這種節水、節地、節能、安全、高效的漁業模式在養殖戶中推廣,懷柔區農業局實施了“三節一高”漁業模式示范工程項目,以此帶動高效漁業發展。年內該局將通過引進新品種,把梭草溫室大棚養殖示范點建設成為名優品種的示范養殖基地,從而帶動全市名優品種的養殖。同時還專門派出技術小組,加大技術指導力度,栽培水生植物,減低氨氮,凈化水質,從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該區農業局算過一筆細賬,這種養殖模式使鱘魚養殖周期由原來的12個月縮短到8個月,用水量節約了50%以上,提高了土地、水的利用率,一個400平米的溫室大棚可產生經濟效益15萬元。并根據區情準備在全區積極推廣這種養殖模式,發揮其節水、節地、節能、凈水、生態、安全、高效的優勢,為全市的老舊池塘改造探索出一種新途徑。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