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蘇省興化市森林公園東健身廣場邊的碼頭上,陳列著一排裝滿魚苗、蟹苗的塑料桶;一條滿載魚苗的活水船上,魚苗在船艙游動,船頭上還放著一袋袋扣蟹苗。這是4月29日上午中國經濟網記者在以“關愛家鄉、呵護生態,科學發展、增殖放流”為主題的興化市2010年漁業資源增殖放游啟動儀式上看到的場景。
8點多35分,興化市委書記賈春林、市委副書記金厚坤等來到碼頭邊,將一桶桶魚苗倒放進上官河;魚船上,漁政人員用網打撈出魚苗、解開蟹苗包裝網,將魚苗、蟹苗投放入河。一幅“如魚得水”圖躍然水面,放流后的魚苗、蟹苗一下四散開來,歡快地游向水深處。
“水生生物在緩解溫室效應和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等方面有著特殊的作用,天然水域放養鰱、鳙魚可減少水中的氮、磷、碳等,降低水體富營養化,抑制有害藻類。”該市水產局局長周天林說,開展增殖放流,利用生態系統食物鏈功能,實施生物防污治污,目的是改善和凈化水質,增加漁業資源存量,合理修復水域生態環境。
“舉行放流活動,既是關愛家鄉、呵護生態的一個重要舉措,更是為了喚起全社會共同參與水環境整治的責任意識。”市委書記賈春林在放流儀式上說,保護水鄉的自然風光和豐富資源,全面實施水環境生態修復和資源養護,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建設富庶、生態、文化、和諧興化,我們責無旁貸、義不容辭。只要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水鄉興化一定會展現“河清、水美、鳥歡、魚肥”的生態美景。
放流儀式上,共放流鰱魚、鳙魚、鯽魚、鯉魚等8個里下河流域土著魚種26萬尾、放養扣蟹10萬只。
近年來,興化市不斷完善水生生物增殖養護措施,清淤疏浚河道,建立并完善了以清理水花生等水上漂浮物為主的水環境整治長效機制,減少水域自身污染,清除25條高級主干河道定置漁具,規范湖蕩大水面養殖,對市河捕撈規范五個統一,取締市級主干河道上存在的電捕魚和過河大罾、網籪、地籠網、毒魚等行為,實現養殖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共存。
興化市以“中國生態河蟹第一市”享譽全國。去年,全市淡水產品總量24.2萬噸,連續20年榮登全省內陸漁業縣榜首,漁業現價產值超過43.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有1278元來自水產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