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近日報道了蘇錦二村居民李文華路邊買到 “大家伙”的消息,這只9斤重的龜鱉類“大家伙”到底是什么?動物專家看過照片后,排除了是斑鱉的可能,而水產技術人員鑒定后認為,這不是野生中華鱉,而是溫室甲魚。這位技術人員為此提醒市民:當心溫室甲魚“斬”你一刀!
商報在前面的報道中已經提到,“大家伙”背甲總體呈淺褐色,但上面還分布著不少黑斑,看起來就像一幅水墨畫。根據這一體色特征,市水產技術推廣站技術人員周先生斷定,這是一只泰國鱉。周先生說,泰國鱉也屬中華鱉系列,是上世紀90年代隨養鱉熱潮大量引進蘇州的,現在蘇州的甲魚中,泰國鱉的比例在20%以上。
周先生同時認為,“大家伙”不是野生甲魚,而是溫室里養大的。他的理由有三點,一是“大家伙”頭部較為白凈,證明它受到的光照比較少;二是腹部比較肥碩,而野生甲魚一般都比較“精干”;三是“大家伙”朝天放在地上無法翻身,說明它體力不足,而野生甲魚活動范圍非常大,四肢靈活有力。
無獨有偶,家住滄浪區長欣苑的卓先生,近日也從一個民工模樣的人手里買到了一只8.6斤的 “大家伙”,而且賣主也站在路邊叫賣,也說“大家伙”是從工地上捉到的,“大家伙”的體色跟李文華買到的一模一樣。同時還有市民向商報反映,太湖度假區馬路旁也有人在高價叫賣類似的“大家伙”。
周先生對此認為,上面提到的“大家伙”,應該都是不值錢的溫室甲魚,市民購買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以防上當受騙。
原來,甲魚只有在水溫達到25℃以上才會旺盛進食,而且喜歡在夜里吃東西。自然環境下,甲魚每年旺盛進食的時間只有2個月,所以生長速度很慢,從破殼到長成1斤左右的商品鱉要四五年時間,價格也比較貴,一斤可賣100多元。但溫室甲魚通過提高甲魚池水溫和模擬夜間環境的辦法,讓剛破殼的甲魚8個月時間就能長到1斤左右,長到8-9斤也只要4-5年。但這種甲魚肉質疏松,裙邊也不黏,營養價值低,肉質和口感差,每斤只能賣15到20元。這樣算下來,8-9斤的“大家伙”也就值個200來塊錢。
此前李文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因為“大家伙”身坯特別大,而且民工模樣的賣主稱,“大家伙”是挖河時從泥里挖到的,所以他很感興趣,就問了問價格。當時賣主開價1300元,他問600元肯不肯賣,沒想到對方竟然同意了,結果就這樣成交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