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把公蛙變成母蛙,回捕率提高10倍!5月20日,科技活動周的重要內容之一“科技進農村”啟動,遼寧省丹東市科技局在鳳城市鳳山經濟管理區王家溝村文秀林場,組織召開了林蛙養殖新技術成果現場推介會,讓100多名蛙農大開眼界。
在文秀林場,上百萬尾蝌蚪正暢游在人工設置的飼養場里,待六七月份它們就會長出四肢,爬回山中。別看眼下這些蝌蚪還活蹦亂跳,但將來卻是兇多吉少,因為它們既要面對病害,又要遭遇蛇、老鼠等天敵的重重圍堵。
蝌蚪出血病和蝌蚪氣泡病是東北地區林蛙幼體主要的常見突發病,市科技局推廣的中國林蛙半人工養殖技術,利用生物飼料預防蝌蚪出血病和氣泡病兩大病害,并通過防治林蛙天敵的方式,使林蛙的回捕率由3‰提高到3%,增長了10倍。
“由于林蛙油出自雌林蛙,因此雌林蛙就比較值錢!钡|市科技局成果處曾萬春處長說,目前市場上單個雌林蛙的價錢在12—15元錢,而單個雄林蛙只有1—2元錢。通常在自然條件下,由于人為以及其他環境因素的影響,雌林蛙僅占群體中的30—40%。利用生物雌性誘導技術,在林蛙個體發育早期利用物理及化學方法改變林蛙的個體發育環境,使大部分林蛙個體向雌性方面發育,可使雌林蛙比例達到50—60%。
據了解,丹東市有適合林蛙養殖的山溝約4500條,從事林蛙養殖的農民有8000多人。通過新技術的推廣,將加速推動全市林蛙業從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轉變的步伐。預計3—5年,我市林蛙可以形成養殖和加工產值達到20億元以上新的支柱產業,為農民增收開辟新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