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實施助養殖業打開廣闊市場 南通河豚魚游走海陸空
近日,記者在江蘇中洋集團旗下的南通龍洋水產有限公司銷售中心看到,貼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產品”標簽的南通長江河豚被一包包地裝箱發往全國各地。
南通濱江臨海,正好位于江海交匯之處,區內水資源充足,水生生物資源豐富,是我國特有的南通長江河豚千年來生活、生長的重要場所。然而由于野生資源受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過渡捕撈等因素的影響,野生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人工養殖河豚魚逐漸興起,并獲得成功。人工養殖的南通長江河豚采用長江野生資源作為親本,通過模擬野生自然生態環境及控毒與健康養殖技術養成,種質純正、肉鮮味美、健康安全、營養價值極高。
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特色資源,江蘇南通質監局把對其實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提上了議事日程,專門成立了申報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市、縣兩級聯動工作機制,全面收集整理相關資料,為申報工作打下堅實基礎。此后,質監部門先后多次向政府匯報,將南通長江河豚產業發展納入政府經濟工作的主菜單,并作為特色產業的第一抓手來培育,使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得到資金保證。
2007年,繼陽澄湖大閘蟹之后,南通長江河豚終于成為中國鮮活水產品中第二個地理標志產品,南通市第一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長江四鮮”之一的河豚魚這一物種在永續、合理開發的同時,得到了進一步保護。
做大做強地理標志產品,必須制定統一的標準。幾年來,在實施中洋河豚控毒養殖技術過程中,標準化為其撐起了“保護傘”。質監部門作為農業標準化的主管部門,在當地政府的領導下,協調農業等部門的技術人員,積極發揮標準化指導、引導作用。一方面,從親魚培育、繁殖、魚苗培育、幼魚養殖、成魚養殖,一直延伸到銷售加工的各個階段;另一方面,在水質管理、飼料生產、疾病防治各個環節,都以標準內容為核心,為所有工作崗位、全部養殖工序制定了操作規程,圍繞操作規程實行培訓和考核,從而建立起了較完善的標準管理網絡體系。
在質監部門的推動下,《暗紋東方豚》、《地理標志產品 南通長江河豚》、《南通長江河豚養殖技術規范》和《南通長江河豚連鎖經營規范》4項標準立項為國家標準制定項目,為長江河豚大規模養殖、消費和出口國外市場奠定了基礎。從去年6月1日起,《地理標志產品 南通長江河豚》國家標準正式實施,對保護南通長江河豚產品特色、擴大產品地域影響力、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了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有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國家標準”這兩大法寶,南通長江河豚的市場更顯廣闊。目前南通市行政區域內擁有世界最大的長江河豚養殖基地、獲得標志使用權的主要養殖企業——江蘇中洋集團,其養殖水面近200公頃,河豚年養殖量達到650萬尾,年產量2000噸,產值達2.3億元,市場占有率達到85%以上。
南通龍洋水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鳳勇告訴記者,自從貼了地理標志產品這個“燙金”名片后,中洋河豚的銷售量有了成倍的增加。現在,他們公司每日發貨量超過1噸,水陸空三種運輸途徑忙碌不停,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日、韓等國,在全國各大中城市共有專營店80多家。中洋河豚營銷人員幾乎每天都接到全國各地客商電話咨詢加盟連鎖或購買中洋河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