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港漁護署去年為監控香港的養魚質量而推出的“優質養魚場計劃”,至今已屆一年,目前加入計劃的魚場已有40多個。漁護署表示,推出市面的優質魚供不應求,售出的優質魚產品已達4萬斤。
據了解,去年發現有鰻魚、鰻魚制品及淡水魚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令香港市民對食用魚類失去信心。漁護署于去年6月推出“優質養魚場計劃”,以提高港產魚的質量。
漁護署高級漁業主任周永權近日表示,自去年12月首批優質魚推出市面后,優質魚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據漁護署統計,優質魚推出至今共售出4萬斤,平均每日銷售量約200至300斤,估計占全港食用魚類的0.01%。
周永權指出,計劃推出一年以來,共有84個魚場申請加入,當中46個申請成功,預計每年總產量可達130噸。
位于南丫島的一個養魚場場主黃幼珍表示,由于他們去年底才申請成為優質養魚場,并于今年2月獲審批,現在場內的優質魚仍在飼養階段,暫未有太多優質魚推出市面。
她估計,明年起才會有大批優質魚推出,屆時其養魚場每年的優質魚產量可達20至30萬斤。黃幼珍透露,到現在為止,她已投資近2000萬元,期望可在3至5年內回本。
編輯:劉謙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