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浙江始豐溪自西向東貫穿天臺縣,是該縣最大的溪流,境內流域面積1111.54平方公里,水面面積8.3萬畝,日平均水溫17.9℃,其中4-11月份日平均水溫為21.8℃,非常有利于魚類生長。
自1996年天臺縣漁政站成立以來,每年都會對始豐溪等主要溪流進行增殖放流,來保護和恢復始豐溪的漁業資源。截至目前,共放流蟹苗710萬只,蟹種2050只,香魚、鲴魚、冬片魚、鯉魚、鯽魚等近600萬尾,并在里石門水庫移植小銀魚受精卵900多萬粒。
“每年的冬春季節和夏季,我們都會在平橋鎮、街頭鎮等地進行增殖放流。”天臺縣水利局漁政站副站長陳睿說,“目前,始豐溪內擁有花鲴、石斑魚、黃尾密鲴、將軍魚等二十多個溪流性魚類。”
增殖放流,不僅使由于興建滑壩,致使回游性魚種無法自行繁殖的現象有所改觀,魚類資源逐步得到恢復,局部水域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也增加了捕撈漁民的收入,帶動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陳睿告訴記者,現在沿始豐溪垂釣隊伍迅速擴大,城東湖、南門大橋、始豐溪二橋等地,夏季時節垂釣的居民最多時可達百余人。
同時,電魚、炸魚、毒魚等違法漁業行為,也威脅著始豐溪流里的漁業資源。
“傍晚或晚上的時候,來河邊用電瓶捕魚器捕魚的人會比較多。這些捕魚者大多是從其他地方過來的,捕魚時一看到有人過來,他們就會馬上轉移陣地。”日前,記者走訪了始豐溪一帶的附近居民。家住溪邊的張先生告訴記者,最近幾天,他就經常看到有提著自制的電瓶捕魚工具,在夜色的掩護下,來到河邊捕魚。
記者從天臺縣漁政部門了解到,為了禁止違法漁業行為,他們曾在始豐溪內劃定禁漁區,只有持漁政部門發放的證件,才能在該區域定時捕撈。但是,非法捕魚現象還是屢禁不止。陳睿說:“非法電捕魚現象存在已久,我們也有專門的巡邏人員,對始豐溪進行定期巡查。一般情況下,我們主要是接到群眾舉報后,趕去現場,一旦發現非法捕魚者,我們將沒收其作案設備,并作出罰款等處罰。”在巡查日記本上,記者看到,每年的6-9月份是非法捕魚的高峰時期。
根據我國《漁業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方法進行捕撈……”那么如何有效的減少非法捕魚現象?陳睿告訴記者,由于電捕魚者作案工具簡單,靈活性較強,很難管理。“不過要想根治非法捕魚現象,必須得多管齊下。除了增強日常巡查和突擊檢查力度外,還需加強宣傳,提高人們的護漁意識。目前雷峰鄉、街頭鎮等多個鄉鎮居民,自發組織護漁小組,保護漁業資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