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市作栽站、水產站兩站負責人冒著酷暑至太倉考察稻田養殖小龍蝦項目。在稻田養殖小龍蝦試驗區,直接藏身在稻田周邊水草中的龍蝦正在蛻殼生長,兩位專家一致認為該養殖方式已初見成效,并要求基地進一步探索種養技術,找到水稻生產和龍蝦養殖的最佳結合點,總結出一套成熟易復制的種養模式,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開辟新途徑。
在雙鳳鎮勤力水產生態養殖基地進行的稻田養殖小龍蝦試驗項目,是太倉近年來探索發展的稻田生態養殖新模式,在不減少水稻面積的同時,又可以利用人工濕地養殖克氏螯蝦龍蝦,達到了種植和養殖雙豐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稻田養殖龍蝦簡單易行,普通稻田只要經過簡單改造,并增設一圈防逃網就可開展養殖,具有較大的推廣潛力。龍蝦可以以水稻害蟲為食,節約了飼料又可減少農藥施用量,符合綠色生態的種養理念。龍蝦由于在水質優良的人工濕地環境下養殖,定期定點投喂動物性餌料,肉質十分鮮美,售價比普通龍蝦高出一倍左右,市場價格在每斤20元左右。根據測算,勤力水產生態養殖基地試驗區龍蝦畝產可達200斤,養殖效益超過4000元,再加上800斤左右的水稻收益,畝效益可超過5000元,除去各類成本,凈效益超過250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