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記者連續三天暗訪目睹沈陽渾河里撈出的田螺流入市場的全過程
調查背景
沈陽渾河岸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劃皮筏在渾河中捕撈田螺。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這些捕撈者每天至少打撈起數千斤田螺。本報曾多次對此進行報道,并提醒市民這些田螺不適宜食用。
究竟是什么令捕撈者如此“執著”?除了捕撈,還有哪些環節是人們不知道的?這些田螺最后又流向了哪里?近日,本報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沈城餐桌上很受歡迎的田螺,沒準就出自渾河城區段的淤泥之中。
“這里的螺太埋汰,我們自己不吃。”捕撈田螺的男子如是說。
可就是這樣的田螺,每天有數千斤被送往沈陽北大營海鮮市場,再由批發商轉手到沈陽及周邊城市街巷販賣。
接連3天,本報記者通過暗訪最終揭開了針對渾河田螺的捕撈、運輸和販賣一條龍的利益鏈條。
暗探:記者變身“攝影愛好者”
捕螺者:“這里的螺太埋汰,我們自己都不吃”
連日來,本報接連接到舉報電話,稱渾河城區段水域有人乘船捕撈田螺。
8月16日11時30分,記者趕到渾河東陵大橋河段。橋頭路旁,一個自發形成的水產市場生意頗好。
記者沿濱水路查看,河中,4只黑色橡皮筏正在打撈田螺。
“你來晚了,這些人(捕撈者)差不多都收工了,上午水面上全是。”一名垂釣者告訴記者,打撈者都是附近居民,不下30人,“從入夏到現在,只要不下雨,天天來。”
8月17日9時,記者再次來到濱水路。與前一天看到的相比,河面上的皮筏多出數倍。僅東陵大橋到高坎大橋間的河面上,就有近20只皮筏。
記者觀察發現,撈捕者的工具十分簡單,一人一筏,用一塊不大的塑料板做槳。撈魚時用網,撈螺時用長柄網兜。
記者沿彎曲的小路下到岸邊,兩對中年男女正穿著齊腰的皮褲,站在淤泥中各自干活。他們將皮筏打撈上來的田螺倒入自制的木框篩子,在河水中簡單涮洗掉污泥后,直接裝入編織袋。察覺有人靠近,4人頓時警覺起來。
“大哥,這地方水鳥多不?”記者謊稱是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水鳥,對方對記者的敵意才消除。
“你撈的是田螺啊,多錢一斤,能賣我點不?”記者搭訕道。
男子笑了:“吃這個干啥,這里的螺太埋汰,我們自己都不吃。”
很快,其中一男子身旁的4個編織袋已經裝滿,他背起一袋沿小路走向公路。
“這一袋老沉了吧,你體格真棒。”記者又與扛袋男子搭話,對方不屑地回答:“這算啥,一袋才五六十斤,一天好幾趟呢。”
男子到路旁后,將編織袋卸到停在路邊的一輛白色廂貨內。
第一次跟蹤:捕撈者“按兵沒動”
半天時間,每個捕撈者最少入賬百元
10時45分,白色廂貨內裝了七八袋田螺。岸邊篩洗田螺的4個人上車后,廂貨加大油門駛離現場,記者隨即驅車尾隨。
沿濱水路駛上高坎大橋后,廂貨一路向南疾馳。就在記者以為其要送往販賣地點時,廂貨突然拐進路旁上佰村的一處平房。
蹲守多時后,記者發現廂貨并無離開的動向。
河邊一名知情者透露,皮筏上的捕撈者基本只負責打撈,每天午后會有販運者統一來車收購。
“這是沒有本錢的暴利啊!這些人每天都不少賺。”知情者說,打撈者的賺錢途徑有兩條,“少量的送到橋邊就地賣,小販1塊錢一斤收,轉手就賣2塊錢。大多數田螺都賣給收貨的,也是1塊錢一斤,送貨都省了。”
臨近中午,撈捕者陸續上岸,撈的多者六七袋,最少的也有三袋。按每袋50斤估算,半天時間,每個捕撈者最少也有百元入賬。
第二次跟蹤:記者半路被發現了
收貨車沿路狂奔,用計甩掉采訪車
11時35分,一輛牌照尾號為“303”的白色皮卡車進入記者視線,皮卡的后貨斗內幾乎碼滿盛裝田螺的編織袋。
皮卡車離開濱水路,到一家修車點修補輪胎。12時10分,皮卡車再度返回濱水路,并在路旁又收上4袋田螺。
盡管相距很遠,可采訪車的一路尾隨還是引起了皮卡司機的警覺。其間,皮卡車至少3次躲進路旁岔路,但均被記者發現。
13時30分,見甩不掉采訪車,皮卡司機開始沿路狂奔。跑出10公里后,皮卡突然拐進路旁村子,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毫不減速。
本報采訪車一路緊隨,皮卡顯得越發焦急,干脆逢彎就拐,很快消失在小巷間。不過,接連兩次,采訪車司機都憑借皮卡車過水坑時留下的印記,再度盯上了對方。
在村里整整兜了兩圈后,一男子從村路旁跳上了皮卡,隨后皮卡車迅速拐上一條岔路。待采訪車也要跟過去時,另一岔路上突然沖過來一輛微型面包車,堵住了采訪車的去路。
待記者將面包車喊退后,皮卡車已不見蹤跡。
守株待兔:第二輛收貨車出現
貨車開進了沈陽北大營海鮮市場
跟丟了皮卡車,記者決定等待其他收貨人的出現,因為仍有打撈者在路旁等待收貨車。
15時30分,一輛牌照為遼ADB740的福田小貨車駛來,車上不但有貨,還有一臺秤。又收了一些田螺后,小貨車轉入石廟子村將臺秤卸下。隨即,沿路奔向市區。
16時15分,福田貨車駛進東陵路116號城建東陵居民小區內,車在一棟居民樓下停穩后,司機跳下車走入單元門。直至20時10分,福田貨車仍舊未動。
8月18日凌晨2時10分,記者再次趕到東陵路116號。漆黑的小區內,“遼ADB740”仍舊原地未動。為避免打草驚蛇,記者決定守在小區入口處。
很快,記者發現小區有兩個出入口,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守候。
2時42分,福田貨車駛出小區東門,沿南二環一路狂飆。因午夜路上車輛較少,貨車干脆連闖了兩個信號,險些將采訪車甩開。
3時13分,貨車開進沈陽北大營海鮮市場,在一個檔口附近停下。記者徒步跟蹤發現,車內共有3男1女。很快,4人開始布置貨位。原來,他們不是將田螺賣給市場內業戶,而是擁有自己的檔口。
18分鐘后,車上的田螺被全部卸下。4個人忙活著,開始用篩網濾掉田螺上的泥土,然后將近10袋田螺悉數倒入一個大槽子中。不到4時,已有兩批買主上門。
記者跟隨一名買家發現,百余斤田螺被裝上一輛撫順牌照的廂式貨車,貨車上有“農產大廳”、“海鮮配送”等字樣。
記者留意到,很多買家付錢后并不著急提貨,福田車上的中年婦女紙上記錄,買貨人便離開,原來賣方還送貨上車。等到天大亮時,先后有撫順、鐵嶺、本溪等地的上貨車輛將田螺運走。
再追蹤:記者跟上一名買家
田螺流入沈陽市區的小海鮮店
海鮮市場內一送魚的男子告訴記者,之所以送貨上車,是因為買賣雙方都是老關系,“做了不是一次兩次了,彼此都信任才能錢貨分離。”
5時20分,記者以買家身份走到檔口前,中年女子稱:“田螺1.5元一斤,批發還能便宜。”記者看到,貨車帶來的近10袋田螺已所剩無幾。
為查明田螺的最終流向,記者盯住了一輛車牌照為“遼A8J×××”的微型面包車買家。
7時03分,“遼A8J×××”車主回到車上,沿東西快速干道開至新華路142號,司機停車后沒卸貨,而是獨自進入小區。
8時05分,司機回到車內繼續行駛,微型面包車最終停在了南寧南街與南六馬路附近一家沒有招牌的小海鮮鋪,該鋪子面向市民銷售田螺。
昨日中午,北大營海鮮批發市場內,凌晨還賣1.5元一斤的田螺已經漲到了5元兩斤,一名女業戶表示,這樣的田螺僅她家就能賣出1000多斤。
追蹤到底:燒烤店里見田螺
店老板:“田螺都是從河里撈出來的”
昨日19時,記者在鐵西區重工街附近找到一家燒烤店,菜單上寫著“爆炒田螺,7元一盤”。服務員稱,一盤田螺有7至8兩,“最近天涼人少了,前幾天我這兒都不夠賣。”
當記者詢問田螺來源時,店主含糊其詞,稱“送貨的說都是當天從河里撈出來的”。
據粗略估算,8月17日當天,僅記者見到的從渾河中撈出的田螺就有近百袋,按每袋50斤算,一天就有約5000斤田螺從渾河撈出,并通過各自中間渠道流入省內市場。
能導致多種疾病
昨日16時,記者趕到沈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殷洪博告訴記者,田螺是各類病毒、寄生蟲侵害人體的中間宿主,食用田螺能導致人體患上多種疾病。
殷洪博說,田螺本身并沒問題,關鍵是其生長在何種水域。田螺生活在河灘的淤泥中,河水和淤泥中存在什么病毒和寄生蟲,田螺便會將其攜帶。同時,它還會將水域中的鉛、砷等有害重金屬吃入體內,“人食用田螺后,病毒和寄生蟲會隨之進入人體消化系統,侵入相應器官。而重金屬更會在人體內積累,大量食用將造成中毒。”
殷洪博說,在沈陽由渾河螺類傳遞的較常見寄生蟲有肝吸蟲等,“因為吃螺后寄生蟲發病是個緩慢的過程,很多人患病后到醫院檢查時,都忘記了曾食用過田螺等食物,結果被誤診為肝炎,其實是肝吸蟲病,這樣容易耽誤治療。”
殷洪博提醒市民,盡量不要食用田螺,如果一定要吃,必須煮透、炒熟,這樣絕大部分病菌和寄生蟲都會被殺死,但重金屬卻無法消除。
市面田螺
基本都來自渾河
昨日中午,記者再次趕到沈陽北大營海鮮批發市場。在市場管理方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稱,市場內批發的田螺基本都是從沈陽當地運送來的,“但真沒聽說有人養殖。”
而在販賣田螺的攤位處,一名女業戶的話也印證了田螺的出身,她稱自己的貨都是野生田螺,“哪有人養殖這個啊,肯定比野生的貴,沒人買就沒人養唄!”
記者從沈陽農業大學獲悉,水產養殖是該校新開設的專業。一位負責人表示:“養殖田螺在沈陽應該還沒推廣。”
沈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田副站長則肯定地指出,沈陽境內尚無養殖田螺的基地,市面上的田螺基本都是在渾河中撈取的。
大量捕撈會危害
渾河生態平衡
如此大規模捕撈田螺,會不會對渾河生態平衡構成危害?
昨日,記者先后聯系沈陽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和沈陽市環保局,但都沒能就此得到答案。
最終,沈陽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田副站長給出了明確說法,大量打撈田螺對生態平衡肯定是有危害的,“田螺能凈化水質,而且田螺也是渾河生態鏈的一部分,如果大量捕撈會存在潛在的危害。這種危害,短時期內還看不出來。”
據田副站長介紹,渾河沈陽段長38公里,他們每天都在巡邏,可仍不能完全阻止非法捕撈。考慮到捕撈者的生命安全,他們不輕易下船追趕,“我們也不敢追得太緊,畢竟人命最重要。”
北京食用福壽螺
致病事件
2006年5月22日,一名34歲男子在北京蜀國演義酒樓與同事食用過“涼拌螺肉”后,陸續出現雙肩疼痛、頸部僵硬,雙側肋部及頸部皮膚感覺異常、有刺痛感等癥狀。后轉入北京友誼醫院熱帶病研究所門診,臨床診斷為嗜酸性細胞增多性腦膜炎。
同年6月25日,經調查發現,患者就餐的酒樓銷售的“涼拌螺肉”為“福壽螺”,并檢測出其有廣州管圓線蟲幼蟲。患者被臨床確診為廣州管圓線蟲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