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山東省泰安市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泰安市水利和漁業局舉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動,8萬尾泰山赤鱗魚重回大自然。
作為中國五大貢魚之一,泰山赤鱗魚具有獨特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效,是古時地方向朝廷進貢的佳品,目前是泰山自然文化遺產中受保護的唯一水生動物遺產。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氣候變化、旅游開發、過度捕撈等因素影響,野生泰山赤鱗魚資源急劇減少,瀕臨滅絕。
為保護這一珍稀魚類,泰安市專門頒布《泰安市泰山赤鱗(螭霖)魚保護管理辦法》,實施桃花峪自然遺產保護和生態治理工程,加快建設黃石崖赤鱗魚增殖站,對泰山赤鱗魚進行搶救性保護。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將泰山赤鱗魚列為山東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去年9月,由農業部批準設立的泰山赤鱗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正式揭牌。
據了解,此次泰山赤鱗魚增殖放流共設有8個增殖放流點,共放生赤鱗魚8萬尾。今后,泰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將在泰山彩石溪景區內設立泰山赤鱗魚增殖保護園,以進一步改善泰山赤鱗魚的生存現狀。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