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不久的將來,江蘇市民將不會再有“鯽魚、鰱魚吃起來口感不佳”的抱怨了,因為那些由于“早熟”而導致“狀態不佳”的種魚已被淘汰出局,代替它們的將是出自長江的野生魚。
據《揚子晚報》報道,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人士說,作為江蘇居民餐桌上的主要淡水魚,草、青、鰱、鳙“四大家魚”和異種銀鯽、團頭魴的養殖量,占全省淡水魚業產量的70%左右。由于種魚在“擇偶”上沒有多少選擇,很多是近親繁殖,再加上水生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絕大多數種魚“性早熟”嚴重,其它方面也在退化。
為此,水產技術推廣部門多次要求江蘇的淡水魚繁殖場必須到長江“借種”,即親本長江原種化。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也連續三年將四大家魚、異種銀鯽、團頭魴納入江蘇省水產三項工程項目,截至目前共投入270萬元,累計“借種”215100尾,長江野生種魚已覆蓋全省32家養殖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