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海貨上岸,市民爭相購買。
昨日12時,為期3個月的黃渤海區伏季休漁期結束,在威海市各碼頭漁港“休息”了3個月的6000多艘漁船準時拔錨起航出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今年的首次開海,漁民們喜憂參半,表情不一。
表情一:樂———返航魚滿艙、市民搶購忙
“漁船回來了!”
昨日下午3時許,中心漁港碼頭熱鬧起來,近海捕撈的漁船悉數滿載而歸。早已等著購買海鮮的市民一擁而上,尋找自己中意的海貨。一箱箱的黃花魚、爬蝦、巴蛸等海鮮被抬上了岸,漁民們笑呵呵地招呼等待購買海鮮的市民和商販。
“開海首日,海貨挺多的,特別是鲅魚,長的有50厘米、2公斤多重。我們在海里作業兩個多小時,捕撈了100多公斤新鮮海貨。”一名船員高興地告訴記者。在另一艘剛剛靠岸的漁船上,船員們正忙著整理巴蛸和爬蝦,“這趟出海,我們收獲了上百公斤海貨!”船主興奮地說。
隨后,記者從一些海鮮批發商處了解到,剛捕撈上的海鮮每公斤比市場上便宜3到4元錢。“我得盡早將新鮮海貨送到市場上賣個好價錢。”商販劉師傅說。
隨著靠岸漁船的增多,前來采購的市民也興奮不已,市民孫浩文近3個月沒吃到新鮮海貨了,剛開海他就跑到碼頭選購海鮮。“今天終于開海了,我一早就到超市購買了吃海鮮的作料,準備買了海鮮后回家好好吃一頓!”孫浩文說。
表情二:盼———魚蟹得休養、出海收獲豐
昨日上午不到10時,漁船老板王痛快就已經在碼頭上焦急難耐了,他一會兒與其他船老板們討論著這次出海將會有怎樣的收獲,一會兒督促著兩名船員趕快把手頭最后的準備工作做完,好迎接今年開海后的第一次揚帆出海。
“終于要出海了,經過3個月的休整,我們早就做好了開海準備。”王痛快說,經過3個多月的繁殖,魚蝦蟹的數量會比之前多了不少,應該有個好收成。
正在編纜繩的漁民張音強也對今年的行情充滿了信心,“出海后的行情應該不會太差。從去年開始休漁期延長了半個月,對正長個的魚蝦蟹來說,這半月能多長一斤重。”張音強說,按照以往的經驗,每年的6月初至9月底是魚類生長最為迅速的時期,像鲅魚、刀魚等魚類,每天能長接近一兩,休漁期延長15天,它們這期間能增肥一斤以上,不僅個頭更大,口感也會更佳。
據了解,自今年休漁以來,威海累計投放各類水生生物苗種4.5億單位左右,預計今年捕撈產量將比往年有所上升,捕撈的品種也將有所增加,這也大大增強了漁民們出海的信心。
但是,由于今年的氣溫較往年同期偏低,投放的魚苗能否得到充分生長還是個未知數。對此,王痛快表現出一絲擔心。
表情三:愁———油價上漲、船員難招
開海了,但漁船老板丁兆山和汲長林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招不到船員,兩位船老板不得不坐在停靠碼頭的漁船上聊天,等待臨時船員上門。在他們兩條船的周圍,還有3條空船停泊在岸邊,而岸邊的臨時指示牌上則貼著“招船員”的小告示。
“今年船員不好招!”丁兆山說。由于去年的兩名外地船員回家務農,他從今年6月15日就開始四處招聘船員,人才市場、大世界附近都找遍了,每月3500元的工資都沒人來干。“過去招聘的船員大都是外地人,今年很多人因為對工資待遇不滿意而回鄉或跳槽,所以人特別難招。”丁兆山說,如果始終招不到船員,他們就只能等著,難以出海。
“不是我們不想給船員們漲工資,只是隨著油價上漲,出海成本越來越高,很難再拿出額外的錢來漲工資。”汲長林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對于近海捕撈的小船來說,每天的油錢就需要700至800元,再加上船員們的工資和吃喝花銷,一條船出海一天的花費得1000至1200元,這樣高的成本,大大加重了這些近海捕撈漁船老板的負擔。
由于船員難招,一些遠洋捕撈的大船也沒能招夠原先的8個船員,不少船只有6名船員就出海了。
六月放流蝦苗本月可捕大蝦
記者從市漁政部門了解到,今年6月中旬,威海市放流各種增殖對蝦、各類漁業苗種4.5億單位左右以促進海洋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市漁民將從中受益。
據悉,6月份中旬放流時,投放大海的中國對蝦苗長約2.5厘米,日本對蝦苗長約0.8厘米。經過休漁期兩個半月的生長,中國對蝦已長到12厘米以上,日本對蝦長到10厘米以上。目前,每船每網能打撈增殖對蝦20公斤左右。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