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對近期長江野生魚類被測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的說法,南通市海洋與漁業局昨回應稱,市野生魚類未檢出“環境激素”。市場供應多為養殖魚類,目前全市正加緊完善無公害養殖基地、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確保市民吃上放心魚。
此前,一家國際環保組織在重慶、武漢、南京以及馬鞍山四市的野生鯉魚和鯰魚體內,均測出了被稱為“環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這兩種物質可導致雌性性早熟等性發育和生殖系統問題。在部分魚體內,還檢測出了汞、鉛和鎘等重金屬。南通市盡管不在抽查之列,同樣高度重視。
海洋與漁業部門介紹,今年以來,水產品藥物殘留產地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硝基呋喃類、孔雀石綠等違禁藥物,在水產苗種繁育、養殖生產環節的違法使用行為得到有效禁止,監督抽查發現的陽性樣品生產單位執法查處率達到100%。同時,南通著力推進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和漁業標準化建設,在全市建立8個市級水產品質量全程控制示范基地,列入了市政府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由市財政資金進行專門扶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