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石斑魚、舌鰨等原產自熱帶的海珍品將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記者從天津濱海新區塘沽工委獲悉,經過津門科學家3年多的攻關,列入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的“海水魚工廠化養殖成套設備與無公害養殖技術”現已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國內最大循環水養殖基地在塘沽建成,今后每年將有60萬公斤高檔熱帶海水魚走上市民餐桌。
據介紹,長久以來,由于在我國北方無法大面積養殖,石斑魚等原產熱帶的名優海珍品價格偏高,令群眾難以問津。為解決這一難題,2007年位于塘沽的海發全封閉內循環海水養殖基地,聯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部門共同承擔了“海水魚工廠化養殖成套設備與無公害養殖技術”項目。如今,高檔熱帶海珍品的苗種繁育、新品種引進、循環水養殖等多項難題已被逐一攻克,并建成了海水魚育苗養殖車間3.5萬平方米,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全封閉內循環海水養殖車間,循環水養殖單產已超過每平方米30公斤。近日,記者在該基地養殖車間看到,數百條石斑魚正在池水中暢游,隨著飼養員播撒餌料,它們便奮力擺尾,“撲通,撲通”迅速靠攏過來,原本清澈見底的池水頓時“沸騰”起來。
據了解,按照傳統的養殖方式每天需要換8~12遍水,而全封閉循環水工廠化養殖則利用生物降解、臭氧與紫外線滅菌等高新技術,對封閉養殖系統中的海水進行滅菌、泡沫分離去除有機質、調溫、調鹽等處理,再讓這些處理過的海水返回養殖系統,并循環流動,這樣一來每天只需補水10%左右,不僅大大節約了水資源,還減少了污染。最關鍵的是,使高檔海水魚的養殖成活率從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
據介紹,預計三至五年時間內,濱海新區現有的數十家設施漁業企業將全部實現工廠化養殖。不久的將來,隨著工廠化養殖技術的日趨成熟,產量逐步增長,而養殖周期則進一步縮短,石斑魚等高檔海水魚的價格也將有所回落,更適合百姓消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