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漁民最后一年用高踏網進行捕撈作業。
■今年作業將持續到本月底
■網目小,尺寸大,對漁業資源殺傷大,明年將退出生產
昨天,隨著太湖對高踏網捕撈的開禁,182張高踏網開始入湖生產。從首日的情況來看,今年高踏網捕獲的水產中,蝦和花白鰱的比例相比去年有所增加,梅鱭魚比例有所減少。據悉,高踏網作業將持續到本月底,今年將是其入湖作業的最后一年。
高踏網是一種大型的流動漁具,作業時每張高踏網要由兩艘漁船一起拖動,漁網通常要有1.5公里長,下水時能從水面一直兜到湖底。由于其具有網目小、尺寸大的特點,所以產量非常高,一網下去能有兩三萬斤,而且種類也非常多。昨天下午一點鐘左右,記者在太湖梅梁湖水域和貢湖水域交界處看到,漁民倪小弟和搭檔們已經開始收網,將網中捕獲的水產品分類撈出。為了保證新鮮,捕撈過程中漁民們只是將漁網收緊固定在兩艘船之間,而不整個拖出水面,再逐層捕撈。
漁民用網兜先撈出的主要是青蝦和白蝦,還包括少量的梅鱭魚,經過簡單的分揀之后,蝦被送到船邊事先準備好的綁在船邊的網兜中,依舊浸在湖水里保持新鮮;魚則是保存到裝了冰塊的魚艙內。據漁民介紹,估計這一網總量在三四萬斤,其中蝦的產量在800斤左右。
據悉,由于高踏網具有網目小、尺寸大的特點,其產量非常高,但對湖中漁業資源的殺傷力也是巨大的。雖然漁業管理部門調整了它的作業期,但其產量還是占了太湖漁業總產量的百分之六七十。另外,從市場方面來看,由于其漁獲量大,造成沿湖水產市場上一時供大于求,收購價格偏低,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漁民的利益。因此今年將是高踏網入湖作業最 后一年,明年起,太湖上將不會再出現高踏網的身影。
明年高踏網不再作業了,屆時太湖魚蝦的產量是否會減少?對此,省太湖漁管辦主任助理談龍飆表示,高踏網停止作業對整體捕撈產量不會有很大影響,因為高踏網是在短時間將大量的水產品推進市場。而利用小型漁具可以實現逐步捕撈,相對均勻地為市場輸送水產品,從而價格不會在某一時間段內有較大的跌幅,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漁民的收入。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