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日,由廣西水產研究所等單位承擔的“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羅非魚耐寒新品種的選育”課題通過了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
該課題采用群體繼代選育法、專門化品系選育法和配套系篩選等現代育種技術,建立了羅非魚耐寒性能的評估體系,在國內首次育成耐寒型羅非魚配套系雜交組合,突破了我國亞熱帶地區羅非魚越冬養殖難的技術瓶頸,為實現亞熱帶地區羅非魚全年連續生產提供了科技支撐。課題選育了2個專門化品系,利用選育獲得的親本進行雜交配套系組合的篩選,獲得耐寒型尼奧配套系優秀組合2個,其商品雜交魚的半數死亡溫度、相對低溫死亡率分別比普通尼奧羅非魚降低26.9%-30.00%,產量提高12.9%-38.7%,育成的耐寒型尼奧羅非魚已在我國羅非魚主產區進行大面積示范應用,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驗收專家認為,該課題在羅非魚耐寒型品種的選育技術方面有重要創新,研究成果總體居國際先進水平。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