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我不僅為自己找到了致富門路而高興,更為我成功養殖虹鱒魚讓咱土家人就近嘗到美洲風味而自豪。”8月27日,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馬武鎮寶蓮村金龍組泉水魚養殖場,場主人劉學兵一邊捕撈肥碩的虹鱒魚,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說。經過多年的外出“偷”藝,回家后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劉學兵在馬武鎮寶蓮村金龍組成功養殖美洲虹鱒魚。
美洲虹鱒魚屬于北美極地區域泉水魚種,味鮮柔滑,色澤明亮,有滋陰補腎、調顏美容之效,受到廣大消費者強烈的愛好,但因其對生長環境及其挑剔,需泉水(溫度在18℃以下)且是活水又無任何污染的水源,方能繁殖生長,而且體型并不大,這更加使虹鱒魚成為土家山寨望塵莫及的“美味”。
外出務工巧學藝
劉學兵本是石柱縣南賓鎮較場居委的居民。2004年,他隨朋友一起外出了四川省成都市務工,朋友進了一家廠開始了打工生涯,而劉學兵知道,若只是進廠務工,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年輕的時光。于是,劉學兵暗下決心,一定要學習到一門技術,幾經輾轉和考察,劉學兵來到了一家養魚基地,當起了學徒。
從清洗魚池開始,到最后的自主管理,劉學兵可謂是歷經千辛萬苦,當談及至此,劉學兵卻面帶微笑的說:“要是沒那幾年的苦,現在我哪能完全掌握這門技術呀,值得,很值得。”
眾所周知,在外學習別家的獨門經驗往往是很困難的,哪家愿意把自己的看家本領輕易傳給外人?可能是受到劉學兵的滿腔熱情的感動,當地一位叫廖書紅的技術員,總是默默的給劉學兵以幫助,并在工作閑暇時間,帶劉學兵進育苗室親自實踐,指導糾正養虹鱒魚的種種誤區。
“在成都的四年中,我能學到這技術,甚至我能有今天,廖書紅大哥是我的恩人,沒有他,我什么都學不到。”劉學兵說著這話,眼眶有些濕潤。
2008年,劉學兵帶著養殖虹鱒魚的技術回到了石柱,四處籌資,四處考察,一心要辦一家專門養虹鱒魚的養魚基地。前面提到了,虹鱒魚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高,而整個重慶地區屬于“火爐”氣候,顯然不能滿足養殖虹鱒魚的條件,若是人工制冷魚池,不但造價昂貴,而且制冷用氟對水質也造成了污染,種種問題擺在了劉學兵面前。
2009年5月,馬武鎮政府黨委書記秦建紅獲悉此事后,主動找到了劉學兵。秦建紅告訴了劉學兵說:“位于馬武鎮寶蓮村金龍組有一溶洞,洞內有一小溪,水質清澈見底,大山深處毫無污染而言,此溪水沿山溝順流而下,而當地海拔地勢較高,常年空氣溫度不高于20℃,水溫絕對能符合你的要求,而且此處連接一條村級公路,交通方便,這地方給你養虹鱒魚如何……”
劉學兵聽到后拍案叫絕,急忙拉這秦建紅的手說:“秦書記,這塊地一定要留給我,我要是能養殖虹鱒魚,定能帶動當地群眾致富,形成一個虹鱒魚產業鏈。”
說干就干。選地、征地、建魚池、修水渠,項項工作進行得一帆風順,直到今年的5月8日,劉學兵從彭州引進了虹鱒魚魚苗。占地6畝,投資70萬的虹鱒魚養殖基地建成了。
虹鱒魚熱銷土家山寨
7月19日,在經歷了2個多月的生長之后,第一批由土家人自己養殖的美洲虹鱒魚被送上了餐桌,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愛戴,一傳十,十傳百,一陣虹鱒魚熱在土家山寨蔓延開來。各地經銷商、餐館紛紛前來訂貨,忙得劉學兵不亦樂乎。
酷暑時節,外地游客慕名奔往黃水避暑,每每在餐桌前必點這虹鱒魚。可外地游客哪知,這虹鱒魚的生存能力特弱,離開了特定的水源后便紛紛“亮出了雪白的大肚皮”,所以,眾多游客為了一品人間美味,紛紛告黃水而去,來到了馬武寶蓮村,品嘗這轟動整個土家山寨的虹鱒魚,讓馬武鎮也沾光了生態旅游的光。
“真是不枉此行,吃過了這魚之后,我才知道什么叫魚,什么叫鮮美,關鍵是無污染養殖的全過程,我們都親眼所見,也只有這清澈的泉水,能養出這魚。”一名為了一品美食而遠道而來的外地游客對筆者說。
劉學兵告訴記者,現在像這種外地游客,每天都會有百余人前來參觀、品嘗。
記者了解到,劉學兵的魚池每年能產虹鱒魚100萬斤,目前市場價為30/斤,除去魚苗、飼料、管理和前期投資,劉學兵今年能創利潤100萬左右,也給當地農戶做了一個自己學技術創業的榜樣。
示范帶動助推萬元增收
“明年,我就能自己繁殖魚苗了,這樣還能節省一大筆開支。另外我還準備再開一家農家樂,接待游客來參觀和品嘗咱土家人自己的養殖的虹鱒魚。” 劉學兵告訴記者,因為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才有了自己的今天,也絕對不會忘了當初的承諾。下一步,他將向當地聘請6個農民來管理自己的魚池,并將所有養殖技術傾囊相授,待他們學有所成時,成立虹鱒魚養殖專業合作社,與當地村民一起享受這虹鱒魚帶來的“效益”。
秦建紅也表示,下一步,鎮黨委政府也將積極配合,加大宣傳力度,搞好整個虹鱒魚產業鏈,不僅是食品,還是虹鱒魚所帶動的旅游業。
【新聞鏈接】
虹鱒魚養殖技術 虹鱒魚是泉水性魚類,要求生長在水質澄清,具砂礫底質、氧氣充足的流水中,最適宜的生長水溫為13~18℃。同時,虹鱒魚是性喜逆流、喜氧、喜清凈而透明的水的魚類。
養殖場地的選擇和設置
場地的選擇,首要條件之一是水源,包括水量、周年水溫變化及水質條件等。
虹鱒魚養殖一般均采取流水高密度飼養法,因此水流量大小就限定了養殖水面的規模。一般情況下,建設600平方米養殖水面,每秒注水量為100升才能保證水的交換量。
虹鱒魚對養殖水溫的要求范圍為7—20℃,因此要了解一年中氣溫最高時和最低時所測水溫的指標,最高水溫超過22℃即對養殖虹鱒魚造成威脅,低于7℃則會造成虹鱒魚食欲減退、生長緩慢。水質條件是一個重要內容,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虹鱒魚養殖生產的成功與失敗。
養殖場的設置,應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不同的養殖類型而考慮。如綜合性養殖場,從親魚培育到食用魚養成應設計配置全套設施,而單純從事苗種生產或食用魚生產的養殖場,可不必設計配置食用魚養殖設施或魚種繁育設施。
養魚池的種類按使用目的一般可分為魚苗池、魚種池、成魚池和親魚池。在實際生產中,可以根據需要適當交替使用。魚池的大小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確定。魚池的形狀虹鱒魚養殖池有圓形、六角形、長方形等,以長方形池較為實用。魚池一般建成水泥池,便于清潔和管理,適于高密度放養。
魚苗培養
上浮魚苗開食的最初一個月是虹鱒養殖中難度最大、技術性最強的階段,這一階段首先要注重成活,其次是成長。由于魚苗規格越大生命力越強,而且魚苗長的快慢將直接影響今后的生長,因此對上浮苗的成長不能忽視。
剛孵出的魚苗很嫩弱,趨暗怕光,活動緩慢,因有卵黃囊供給營養,此時不需投餌。當卵黃囊吸收2/3以上,大部分魚苗開始上浮覓食,此時要及時投喂營養豐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容易引起黑癟病造成死亡。開始時可以投喂雞蛋黃、水蚤、絲蚯蚓等,也可投喂牲畜肝臟和生鮮魚肉等。餌料可以用0.4毫米網眼的細篩過后投喂,也可以涂抹在細鐵絲網上掛在池中,讓魚苗自行取食。每天需投喂6~8次,每天投餌量為魚體總重的10%~12%。
經20天的飼養后,一般體長達2.5厘米,體重達12克,可以轉到魚種池內飼養。
魚種培育
魚苗、魚種的放養密度隨魚的規格、水溫和注水量的不同而異。魚苗通常在水溫略偏低的條件下飼養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平均體重達到40克,在15℃水溫下從開食起約需60天,在10℃水溫下約需75天。再經20~30天,體重可達120克。隨著魚苗的成長和游泳能力的增強,可以適當增大水量。放養密度和所需水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