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魚”虱目魚“游”進大陸
臺灣漁民撒網捕撈虱目魚。
臺灣漁業發達,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四面環海的臺灣島,周邊洋流交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帶來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在島內,漁業不僅滿足臺灣人消費需求并提供就業機會,也成為其出口創匯的重要支柱。
在臺灣所有漁業產品中,虱目魚是最有代表性的食用魚種,有“臺灣第一魚”之稱。尤其在南臺灣地區,虱目魚更是臺灣民眾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美味。
全身是寶的“牛奶魚”
“臺灣人每天要吃掉40多萬臺斤(600克)虱目魚,來南部一定要吃過虱目魚才算數。”臺南餐旅觀光文化協會理事長陳俊銘對虱目魚充滿感情。在臺灣南部,路邊的小吃店從早餐開始有虱目魚湯、虱目魚肚,一直會賣到深夜。
據傳大約300年前,鄭成功甫到臺灣,吃到這種魚覺得很好,就問當地人是“什么魚”,結果被臺灣鄉民以臺語理解為這種魚就叫“虱目魚”(音同)。之后,鄭成功在臺南國圣港鹿耳門(即安平)建造魚塘,放養虱目魚,因此在臺灣虱目魚也被叫做“國姓魚”和“安平魚”。
“虱目魚全身是寶,魚鱗可以萃取膠原蛋白、內臟可以加工成飼料、魚鰭可以油炸作下酒菜、魚肉可以加工成魚丸,更不用說我們經常吃到的魚肚湯和魚頭湯了……” 高雄縣永安鄉農會總干事林永仁說,虱目魚全身上下都可以利用。
正因為虱目魚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與牛奶成分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它英文名為Milkfish(牛奶魚)。其肉質肥美、營養價值高的特性,使得臺灣人尤其喜歡食用,特別是煮姜絲清湯或炭烤,此外也可加工成虱目魚丸、魚罐頭等。
在南部的魚塘邊,記者看到漁民們把活蹦亂跳的虱目魚打暈后放入竹筒容器內,魚頭朝上,加冰冷藏,之后再送到臺灣北部銷售。或者是將生鮮的虱目魚經過生產線的熟練工人剔除魚刺、分解完畢,直接放入零下28攝氏度左右的低溫冷凍室保存。
“天水人”配合方能養好魚
“養虱目魚并不容易,一要看天吃飯,二要水質保持好,三要養殖技術好。” 永安鄉養殖戶林清席說。
林清席是永安鄉一帶的養殖大戶,占地12公頃的養殖池分作不同的魚池整齊排列,每個池中的水都清澈明亮,放眼望去都能見到水中悠悠游弋的小魚苗。但讓人不解的是,入口處的兩塊魚池卻不見魚苗,只有兩臺嗡嗡作響的機器。
“這兩池水是專門辟出來凈化水質的,大約有近1公頃的面積。”林清席說,為了養好魚,他將水用自然凈化的方式導入養殖池,“每年大概要少收3萬臺斤的虱目魚,但是我的魚是這一帶賣得最好的。”
林清席認為,下功夫進行精致養殖是他一直保持盈利的關鍵。“大家都豐收的時候,你的品質更好自然賣得好;遇上臺風天,存活量比別人多也不影響收入。”有二三十年養殖經驗的他說,此前也有臺商在海南島投資養虱目魚,但因為養殖不精細、水質不好,而導致魚有“土味”。
今年3月間,臺灣水產種苗協會專程赴廣東、福建兩省考察,并向廣東省水產廳贈送3萬尾虱目魚苗。據悉,經過數個月的試養,已得到相當不錯的成績。臺灣業者期望能在大陸大量生產虱目魚,達到年產百萬噸規模。
瞄準大陸市場期待合作
“2000年以來,臺灣漁業的產能與貿易順差都在下降,說明臺灣漁業的生產優勢與競爭力均呈現弱化的現象。” 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杜宇認為,今后兩岸養殖界分工合作才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并生效,臺灣虱目魚也被列入ECFA早收清單,將逐步享受零關稅。不少養殖業者因此看好大陸市場潛力,準備整理休養魚塘,恢復飼養或擴大放養虱目魚。
去年8月,深圳寶安區福永街道與臺南學甲鎮簽訂交流合作協議書,學甲鎮將虱目魚產品大陸銷售總部設在福永,而深圳口岸則首次進口學甲鎮的虱目魚丸。
學甲鎮鎮長謝財旺表示,虱目魚的大陸市場是一片“未被開墾的土地”,在ECFA實施之前,關稅高導致銷售價格昂貴,虱目魚的大陸市場銷售量十分有限。“今后免稅了,成本降低了,相信大陸市場將成為臺灣虱目魚的重要市場,我們已經為進軍這個‘大得不得了’的市場做好了準備。”
今年8月,深圳寶安區向學甲鎮采購500噸虱目魚丸,總額逾億元新臺幣,成為臺灣虱目魚丸出口最大訂單。9月底,臺灣漁業界又組團以臺灣館名義參加在福州舉辦的“第五屆海峽漁業博覽會”,展示了大量ECFA早收清單優惠稅項魚種及水產加工產品。
“目前虱目魚丸在大陸的售價要比臺灣高一倍。” 高雄茄萣鄉興達港歐董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歐東星看好虱目魚深加工市場,目前他的工廠每天加工魚丸5000臺斤,主要供應內銷,“但我們的生產能力可以為大陸市場大幅擴大。”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