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本報訊 由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牽頭,浙江海事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寧波海洋開發研究院和寧波海洋環境監測中心合作承擔的浙江省重大社會發展項目——《浙江省重大海洋污損應急體系建設研究》,歷時1年,按期完成。日前,省科技廳在杭州組織專家對該課題進行了驗收。
與會的省政府咨詢委、省應急辦、浙江大學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和領導認為,《浙江省重大海洋污損應急體系建設研究》的開展切合浙江實際,非常及時與必要,對保護近岸海洋環境、防災減災、海洋經濟發展、生態省建設、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建“海上平安浙江”意義重大。
《浙江省重大海洋污損應急體系建設研究》在充分闡述國內外重大海洋污損事件處置和全省已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浙江近海海洋生態環境、空間資源、社會發展狀況,結合浙江近海海域所面臨的污染風險和海洋經濟發展需要,提出了“浙江省重大海洋污損事件應急體系建設”的總體思路與“海洋應急預案”“應急能力建設”“海洋生態損害評估與賠償體系研究”等,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浙江省重大海洋污損應急體系建設研究》成果,在今年4月22日發生在舟山海域的英籍“現代獨立”輪重大污染事故應急響應工作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從省、市應急指揮部建立,海事、海洋、漁業、環保等部門分工協作,到組織海上清污、環境應急監測、漁業資源及生態損害評估等等,效果明顯。
《浙江省重大海洋污損應急體系建設研究》以及《浙江省沿海重大海洋污損事件應急預案》《海洋污損應急能力建設》和《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評估與賠償》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技術體系,如此系統的研究在國內沿海各省市尚屬首家,特別是將海事、海洋、環保等部門的技術、能力與管理等資源集于一體,形成統一、協調、全方位應對“重大海洋污損事件”的應急響應機制,是國內尚無先例、更新型和更有效的模式。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