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期收獲(簡稱“早收”)計劃昨天全面啟動實施,首批“早收”臺灣水果、石斑魚當日啟運大陸,該計劃項下進出口貨物第一單也在廈門順利通關。這意味著2011年實際上成為海峽兩岸的“ECFA元年”,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進程由此有了新的里程碑。
據臺灣貿協昨天晚間介紹,300箱柳橙和50箱哈密瓜1日中午取得ECFA原產地證書后,于下午即運抵廈門。該協會表示,2010年1至11月,臺灣水果出口大陸達974.1萬美元,較2009年同期增長129.5%。2011年ECFA“早收”計劃實施后,清單內的臺灣多種水果享有降稅優惠,出口大陸將有更亮眼的成績。
此外,高雄海關也受理了屏東養殖業者出口大陸一批鮮活石斑魚的報關手續,1日查驗后放行由屏東直航大陸。據悉,這批石斑魚預計在2日中午運抵福建漳州。
貿協表示,臺灣石斑魚產值約占全球總產值的58%,石斑魚列入ECFA“早收”清單后,2011年關稅從10.5%降至5%,2012年將降至零關稅。這將使臺灣石斑魚產業“如虎添翼”,有助進一步開拓大陸市場。
據廈門海關隸屬東渡海關關長王味冰介紹,第一單ECFA“早收”計劃進口貨物為廈門鑫金鷺果蔬貿易有限公司進口的臺灣水果,凈重4.08噸,貨值2920美元。金門縣商業會1日中午為其簽發了原產地證書,因此該批貨物在大陸可享受關稅優惠,稅率從原先的11%和12%統一降至5%,企業可節省稅款約1200元人民幣。
王味冰說,廈門海關還驗放了大陸第一單ECFA“早收”計劃出口貨物,該批貨物為廈門佛權進出口有限公司向臺灣出口的神香、香粉等,共計22.6噸,貨值17328美元。這批商品在臺灣的稅率由原先的5%降低到2.5%,企業可以節省稅款折合近3000元人民幣。
據了解,為提高ECFA“早收”計劃貨物的通關效率,廈門海關在通關現場專門開辟“ECFA專用窗口”,ECFA“早收”計劃進出口貨物均可享受提前報關、預約報關、優先接單、優先審單等多項通關便捷措施。
海關總署日前還發出通知,要求各地海關確保ECFA早期收獲計劃順利實施。為及時處理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海關總署成立了ECFA實施領導小組,各主要口岸直屬海關設立了ECFA實施工作小組,建立了海關總署、直屬海關、隸屬海關三級ECFA通關和監管聯動機制。
“早期收獲計劃”是為使兩岸民眾盡快享受到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利益,在兩岸經濟關系實現自由化前的一項開放措施。根據“早收”清單,雙方將在“早期收獲計劃”實施后不超過兩年時間內分三步對“早期收獲產品”實現零關稅。
在貨物貿易方面,大陸將對539項原產于臺灣的產品實施降稅,臺灣將對267項原產于大陸的產品實施降稅。在服務貿易方面,大陸將向臺灣進一步開放會計和專業設計等11個服務部門、19項內容;臺灣將向大陸開放研究與開發、會展等9個服務行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