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國際旅游島建設開局之年,海南漁業強縣——臨高縣漁業生產再次搏得“滿堂紅”。
數據顯示:全縣漁業總產量44.9萬噸,占全省漁業產量的1/3強,連續13年穩居全省第一,其中海洋捕撈產量達40.9萬噸,增長12.2%。深海網箱養殖1200口,增長50%。
“全縣力爭到2015年海洋捕撈產值突破50億元,基本建成以新盈、黃龍漁港為中心的漁業產業園區,成為南海漁業資源開發服務的綜合保障基地和漁業物流中心。”臨高縣縣長鄭柏安說。
事實上,臨高漁業的快速發展是海南省漁港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依托全省現有的43座漁港,海南漁港經濟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只要解決漁港投資體制問題,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大對漁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海南漁港經濟仍大有潛力可挖。”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展計劃處相關負責人郭焱生認為。
成為海南省經濟重要支柱
如果說“四方五港”奠定了海南水上交通運輸分布格局,那么沿著海南島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線分布的43處漁業港灣,則是海南近50萬漁業人口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細觀海南島沿岸漁港布局現狀圖,不難發現,43處規模大小不一的漁港宛若一顆顆嵌入海岸線上的珠子。
漁港是海南省沿海漁區重要的基礎設施,不僅具有為漁船提供避風停泊、漁貨裝卸、物資補給等直接服務功能,還具有帶動加工貿易、休閑旅游業發展和促進漁區人口集聚、城鎮建設等多重功能,是漁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
目前海南省海岸線上分布有可供開發的漁業港灣68處,其中被列入農業部漁港名錄的漁業港灣共43處,包括中心漁港6座,一級漁港6座,二級漁港13座,三級漁港17座和西南中沙漁業補給基地1座。目前我省已獲批復立項的漁港有11座。
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瓊海潭門中心漁港項目主體工程基本完成;東方八所中心漁港項目東港區的防波堤、護岸、港池疏浚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組織驗收;西南中沙漁業補給基地主體工程建設基本完成;臨高新盈中心漁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復;三亞崖州中心漁港、萬寧港北、海口沙上一級漁港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已通過農業部的專家評審;澄邁玉苞一級漁港的前期工作正按計劃進行;昌江海尾一級漁港、儋州白馬井中心漁港、樂東嶺頭一級漁港等項目也都取得不同程度進展。
目前,海南平均152公里海岸線上有1座一級以上漁港,港區年漁貨卸港能力約65.3萬噸,可錨泊大小漁船2.65萬多艘,有效緩解了沿海漁船避風難、安全保障低的問題。
數據顯示,2010年海南漁業經濟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235億元和145億元,2006年至2010年分別平均增長9%和10%,漁業經濟總量進一步提高,已成為我省農業經濟和海洋經濟的重要支柱。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