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年初市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作出《關于加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的決議》以來,全市各地掀起一股興建治污工程的高潮,力求近海污染治理工作盡快取得實效。10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視察海洋環境,了解我市近海水域環境是否得到有效的改善。
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傅圓圓帶隊,副主任洪輝煌、張貽倫、孫增福、周真平,有關駐會委員和干部參加了昨日的視察活動。
視察組一行在后渚海警碼頭登船,途經泉州灣、臺灣海峽至深滬灣,沿途察看近海海洋環境,并在船上會議室聽取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匯報海洋開發與管理概況。
我市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港口開發條件優越、濱海旅游資源獨特、沿海礦產資源豐富,2005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值311億元,占全市GDP9.5%。近年來,由于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陸源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為此,我市海洋與漁業部門以落實市人大《關于加快近海水域環境污染治理的決議》為契機,全面開展海洋環境趨勢性監測和重點陸源排污口的監測和調查,根據檢測結果編制發布年度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實施用海建設項目海洋環境影響評價,依法審核海岸工程海洋環境影響報告書,并監督各項環保措施落到實處;開展海洋自然保護區的保護、建設和封島栽培等海洋生態保護措施;制定《海洋赤潮防災減災工作預案》。
視察組一行對取得的工作成績給予肯定。視察組指出,近海治污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控制陸源污染物排放量及海上生產活動污染物的排放、防止對海域的污染損害任重道遠,希望各級各有關部門繼續努力,進一步推動這項工作,讓“還我一個藍藍泉州灣”在不久的將來成為現實。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