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紅心鴨蛋的陰影還沒有散去,多寶魚又帶著致癌物向我們游來。據媒體報道,前天上午,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嚴重消費預警,指出在近期對市售多寶魚的專項抽檢中發現,來自超市、批發市場和部分餐飲單位的30件多寶魚樣品中,藥物殘留全部超標。
監管部門的反應相當迅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食品安全協調司當天就向山東、江蘇、河北、浙江、福建、廣東、遼寧、天津等沿海省市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出特急通知,要求漁業監管等部門開展對水產養殖的專項督查工作,督查結果和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但是,人們仍然對這種再三再四的事后監管提出疑問,尤其擔心有關利益部門又會加緊公關活動,很快又有專家出來澄清事實,告訴民眾危害可以忽略不計,又有官員出來勸大家放心吃魚,讓多寶魚市場重新繁榮。
這是因為,當多寶魚問題出現之時,人們正在對政府部門一些食品安全危機公關的做法表示不滿。媒體出現大篇幅的專家訪談,重點用于消除民眾顧慮,指出造假紅心鴨蛋中致癌物微乎其微,成人每天要食用上千個造假紅心鴨蛋,才能達到誘發腫瘤的毒量。本來,以專家的專業知識為民眾釋疑解惑,這是媒體應盡的責任。但是它不能代替政府部門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不能削減有關官員對解決食品隱患的誠懇態度和責任感,不能成為一些官員對此事件輕描淡寫的理由,更不能因此而暗指民眾信謠傳謠、夸大事實。
不管量多量少,食品隱患都是嚴重的問題,威脅著每一個人的健康。民眾的擔心和議論,體現了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愛。更何況日常食品隱患多多,離奇傳言不斷被證實,如打了劇毒農藥的青菜、用避孕藥養的黃鱔、用福爾馬林發過的海鮮、添加光亮劑的粉絲、加入洗衣粉的油條。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普通民眾極其容易杯弓蛇影,謠言也極其容易傳播。
食品不僅僅為我們提供營養,它還培育出一種文化。有人指出,就算造假的紅心鴨蛋并不致癌,但是人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已經受到了傷害。已故著名作家汪曾祺曾經充滿感情地描寫過家鄉端午節食用紅心鴨蛋的風俗。一顆紅心鴨蛋讓很多人想起了童年的經歷,想起了長輩的祝福,因為它象征著吉祥和美好。造假紅心鴨蛋中致癌物也許可以防治,但是它對傳統文化的損傷將難以愈合。
食品隱患更是對商業信用的傷害。當市場沒有誠信,人們每天處于高度質疑的空氣中,遲早會被窒息而亡。假紅心鴨蛋對于真紅心鴨蛋,有毒多寶魚對于無毒多寶魚,都是一種致命的傷害。如果不能防微杜漸,終將劣幣驅逐良幣,無假不能成市,那么人人都將處于危險之中。健康的身體受到威脅,健康的市場更無從建立。
因此,在食品安全問題上,有關部門尤其要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應該強烈地意識到,它不僅僅是有些人謀財不當的小問題,也不僅僅是眼前利益受損的暫時問題,而是一個所涉深遠、多方危害的大問題。
有人將紅心鴨蛋造假事件的原因歸結為城鄉情緒對立,那么多寶魚的問題又出自哪里呢?多元的分析固然大有裨益,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忘了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市場監管不力。唯有有關部門嚴格制定市場規則,嚴格照章辦事,才能防范各種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的監管環節出現問題,有關方面應該勇敢地承擔責任。據新華社報道,河北省已控制與造假紅心鴨蛋有關的3名人員,但是人們同樣要質疑,如果只有對企業負責人的懲罰,而沒有對相關官員的問責,在紅心鴨蛋、多寶魚之后,其他有毒食品會不會仍然暢通無阻,很快又會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