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近幾年來,廣西百色市右江區永樂鄉特色養殖發展很快,最近筆者打聽到,石平村村支書凌世作和同村幾名群眾養起了黃沙鱉,聽有些群眾說很有搞頭,這一消息頓時引起了筆者的興趣,黃沙鱉是什么樣的,能賺錢嗎?出于好奇,到石平村進行了實地觀察。
首先,簡要介紹一下黃沙鱉,黃沙鱉主要分布在廣西境內,其他省份很少,由于其裙邊寬大、色澤多呈黃色,和中華鱉及其他的地方鱉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當地人都稱黃沙鱉。黃沙鱉食味鮮美,被人稱鱉中之美品,并且藥用價值也極高,鱉身混身都是寶,因其養殖周期長,一般要2至3年,飼養困難,品種稀少,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市場需求量也較大。
石平村養鱉場靠近湖區,占地有19畝,規模還是很大的,遠望去青山碧水,綠草依依,養殖環境很好。場區水較清,也較深,幾個養殖池連在一起,每個養殖池都有曬背臺和飼料臺,場區投放鱉苗1.6萬只,養殖量也很大,場區已投入將近100萬,投資量也很大,看來凌支書真的要大干啊,那么凌支書大干,底氣何在呢?
據凌支書說,黃沙鱉養殖計劃已經孕育很久了,先前,凌支書一直在尋找全村脫貧致富的門路,后來聽朋友說,桂平的黃沙鱉養殖很賺錢,人家在外邊打工的都回到家里養鱉了,每家每戶年收入都在10幾萬以上,這大大刺激了凌支書及同村幾個群眾,他們有的人去過桂平考察過,人家搞的是庭院養殖,規模不大,可也賺了錢,咱們石平村地方有的是,又靠近湖邊,肯定成,不過,這個黃沙鱉可也不是說說就能養的,要有資金和管理技術啊,以后的市場銷路怎么打開啊,怎么辦呢?
為了把這個黃沙鱉發展起來,凌支書和幾個群眾研究了發展計劃,并付諸實施。
一是先學技術,積累養殖經驗。凌支書與幾名群眾早在多年前,就前往桂平去參觀學習,并主動請教方法,如養殖環境、疾病的預防、日常管護等等都是要學習的內容,為了真正掌握關鍵技術,幾名群眾主動留在桂平進行學習,進行實踐,同時石平村也請專家對石平村養殖環境進行考察和指導,經過幾年努力,關鍵技術已經掌握十之八九,進行自主養殖已不成問題。
二是合伙入股,拓寬融資渠道。為了打通資金關,凌支書決定進行合伙經營,爭取有黃沙鱉養殖經驗的群眾進行合伙經營,并事先制定合伙協議,明確出資要求,日常管理、養殖技術、股息分配事項,經過動員,幾名有養殖經驗的群眾同意入伙,融資基本解決,動工沒問題了。
三是掌握信息,找好市場銷路。石平村群眾主動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市場信息采集,有些在外打工也主動幫助解決銷路問題,最終與廣東幾個有意向的老板達成了定點采購協議,銷路也解決了。
四是尋求支持,進行正式運營。石平村通過與區直各單位、鄉政府多向聯系,爭取了一些在資金和項目上的支持,使得場區得以快速興建,規模得以快速擴大。
現在石平的黃沙鱉養殖,要技術有技術,要人才有人才,要銷路有銷路,這就是底氣,黃沙鱉養殖肯定有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凌支書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