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9月13日,龍海市嘉榮食品有限公司又有一批去內臟河豚魚出口日本。據悉,7月26日,備受關注的日本商人搶注河豚魚加工技術專利,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復審,判決該專利無效。嘉榮企業贏了官司,國內所有河豚魚加工出口日本的企業,不用繳交每噸50美元的專利費。
龍海嘉榮企業自1997年開始出口冷凍河豚魚到日本,2000年11月開始加工去內臟河豚魚出口日本。2000年底,日本榮水貿易株式會社諧壽三曾到嘉榮參觀訂貨,2001年元月,諧壽三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注冊“去內臟河豚魚加工發明專利”,并于2005年1月12日獲得授權公告。如果專利正式生效影響巨大,企業要向日本出口河豚魚,必須經專利權人同意,并支付專利使用費,企業成本增加,同時還會泄漏商業秘密。嘉榮企業早在日本商人申請專利之前已掌握河豚魚加工技術,為了打破行業壟斷,維護行業利益,2005年4月25日,龍海嘉榮食品有限公司開始搜集有力證據,許多確鑿證據的收集得到各級商檢、海關、水產部門、省圖書館及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不久,嘉榮企業正式委托廈門首創君合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向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復議。2006年5月15日,嘉榮企業到北京參加國家專利復審委員會開庭審理,據理力爭,指證日本人申請的河豚魚加工技術專利無效。之后,日本商人曾找到嘉榮企業讓其撤訴,但嘉榮董事長高亞方認為賺錢要取之有道,不能為一己之利而放棄,要為中國人爭光,嘉榮企業把“官司”打到底。
目前我國有40多家企業采用去內臟法加工河豚魚,年出口日本約3萬噸,其中福建10多家,龍海市4家,有上萬漁民從事河豚魚捕撈。作為福建省首例農副產品加工技術專利案此案的勝訴在當地產生強烈的反響,企業所在地港尾鎮黨委書記鄭水明說,今后將注重引導企業樹立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保護好企業和群眾的利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