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10月25日,湖北省大冶市國家級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以92分的高分,列該省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最高分的成績,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專家小組的驗收,成為該省首個國家級水產品養殖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大冶市是該省湖泊地理資源較為豐富的縣市之一,該市轄區內的保安湖、黃金湖、梁子湖水域相通,自成一體,水質優良,適宜多種水產品養殖,被國家財政部和湖北省財政廳列為全國重要水產品養殖基地。該市擁有可養殖水面面積22.5萬畝,養殖戶1萬余戶。雖然該市水產業具有傳統優勢,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小農經濟思想局限,廣大農戶注重養而忽視管,農戶投入與產出比僅為1:1.2,粗放粗養造成經濟效益低微,已嚴重制約了該市水產業發展。如何依托資源優勢實現水產大縣向水產強市跨越,已成為該市市委、市政府一項重要工作任務。
據該市分管農業的副市長趙克全介紹,2003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將大冶市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列為全國第四批高產優質高效農業標準化一類示范項目。市委、市政府把示范區項目的實施工作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中心工作來抓,并把項目建設提升為促進大冶水產業跨越式發展的一項戰略。在實施過程中,該市結合實際創新思路,注意充分發揮政府的推進作用、部門的聯動作用、企業的帶動作用和農戶的主動作用。市財政在可用財力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對農業標準化投入達200余萬元,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給示范區龍頭企業;市質監局也從辦公經費中擠出16.5萬元,組織到先進地區學習經驗,購買了氣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儀等先進的檢測設備,收集了無公害水產品、水產品養殖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28項,制定了《池塘養殖技術規程》、《甲魚人工繁殖技術規程》、《河蟹飼養技術規程》3項地方標準,制作了50多塊示范區標志牌,印發了21000份技術標準等資料,開展了29場示范區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技術培訓,培訓人員達9400人次;還地橋鎮、東風農場、保安湖開發總公司作為核心示范區的三家重點示范單位采取自籌資金、招商引資等途徑,想方設法投入資金達3000萬元,用于示范區路面湖堤、魚池、廠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標準化推廣、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
通過三年來的努力,該市已形成富有大冶特色的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標準化發展格局,初步建成了5000畝以上的連片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14個,占全市已養殖水面的78%,培育了保安湖開發總公司、輝煌食品公司、嘎子水貨公司、宏風股份公司等水產品養殖、加工龍頭企業9家,推行無公害水產品養殖標準化示范區建設,不僅提高了水產品質量,而且保持了味鮮色美的特點,示范區內水產品通過無公害認證的達13種,這些產品享譽省內外,銷往廣東、江蘇、安徽、上海等8個省市,市場價格高于其他產地的產品。其中保安湖開發公司的保安湖王蟹遠銷港、澳、臺地區;“嘎子黃土窖魚”成功打入蒙古國市場。
目前,示范區總面積達15.2萬畝,平均年產量為3.7萬噸,增幅達59%,示范區總產值為46010萬元,增幅為89%。示范戶數已達4100多戶,精養魚池平均單產達600多公斤,人均增收達到1132元,增幅為132%。大冶市也由此基本實現了水產業品種優質化、布局區域化、技術標準化、生產基地化和服務專業化的良好格局,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