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上菜園”:青菜水上漂 魚兒水下游
發布時間:2011/7/27 10:39:19 來源:江門日報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廣東省開平市月山鎮,水源充足,田野間到處都是水塘,很多老百姓都利用這豐富的資源養魚致富。月山水井有一對“80后”的小夫妻,他們承包了一方水面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水里種出的蔬菜水分足,吃起來更香脆爽口,更有營養。
廣東省開平市月山鎮,水源充足,田野間到處都是水塘,很多老百姓都利用這豐富的資源養魚致富。月山水井有一對“80后”的小夫妻,他們承包了一方水面,不僅用來養魚養蝦,還在水面上種起了蔬菜。水上種菜?這個聽起來好像是無稽之談。近日,記者來到這個生態農場,當看到魚兒在水里悠游,蔬菜在水面茂盛生長的和諧畫面,不禁為之贊嘆。
水里養魚,水面種菜,這樣的一個立體循環養殖新模式,不僅可以收獲有利于人體健康的綠色、安全水產品,而且還可以獲得鮮嫩可口的蔬菜。這一舉多得的種植方式,這對夫妻當初是如何想到的?背后有什么故事?一起來看看。
現場
蔬菜種在水面 魚兒水里暢游
“蔬菜種在水面上?這還是第一次聽說過,那是不是不需要泥土的?”“這種蔬菜靠吸收水中的營養長大,不需要噴灑農藥,也不需要施肥,是一種沒有公害的綠色蔬菜。”看到記者在好奇地拍照,一位長相清秀、皮膚有點黝黑的女子走過來笑著跟記者說:“水里種出的蔬菜水分足,吃起來更香脆爽口,更有營養。”
這位女子,叫謝長虹,今年28歲,是月山鎮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這個生態農場的場長。去年3月份,她承包了這個魚塘用來種植蔬菜。由于管理得當,氣候適宜,蔬菜長勢很好,近段時間獲得了豐收。
田里挖一個坑,然后把種子放進去,再培土,這樣就完成了陸地種菜的過程。相比田地里種菜,水上種菜復雜不少。蔬菜之所以能一列列地“漂”在水面上,原因是有一個竹網浮床在支撐。
“那一塊塊長方形的竹網浮床,是我們移栽菜苗的‘場地’。”謝長虹告訴記者,這竹網浮床是量身定做的,先用毛竹固定四周,再用繩網雙面包裹,形成一個網格空間。然后將20厘米長的竹葉菜苗,一棵棵整齊地插入網格內。移栽后,又將浮床送至水面,有序排開,扎繩固定在魚塘的兩邊。
通過網格固定,一方面可以防止竹葉菜被水流沖走,另一方面又能讓其充分吸收水中的氮、磷、鉀及有機物等富營養化物質,使水產養殖多余的有害物、廢物,轉化成植物生長的養料,同時還抑制了有害藻類的過度繁殖,解決了常見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此外,水上竹葉菜生長過程中無須再施肥,最大特點是不用除草、澆水,管理方便,同時還能起到改善水質、綠化水源的作用。
“蔬菜的根長在水里,那么魚兒不會把根吃掉嗎?”“我們養的魚品種很多,他們除了吃水里面的一些物質,我們還會給它們喂食的。”謝長虹向記者解釋說,魚塘里面本身富含大量的營養物質能夠滿足大部分魚類的吃食。還有一些其他品種的魚類會去吃菜根,他們就向魚塘投放一定量的食料,吸引它們的“注意力”,讓它們盡量不去吃菜根。
“這種蔬菜的菜根特別長,特別粗,魚類吃掉一點點并不會影響到蔬菜的正常生長。” 謝長虹補充說。
“水上蔬菜跟田里種出來的蔬菜有什么不同?味道、采摘周期一樣的嗎?水里營養高,蔬菜生長特別快。在水里長上半個月左右就可以采收了,一年可連續采摘6至7次,畝產比旱地上種植高出好幾倍。”謝長虹告訴記者,這種蔬菜口感和色澤都跟普通的空心菜的確不一樣。水上竹葉菜能夠完全吸收水中的一些物質,并能確保充足的水分,所以一般的空心菜煮久了就會變黃,但這種水上竹葉菜就不會。
創業
不顧家人反對 毅然棄商從農
在月山鎮老百姓眼中,水上種蔬菜是難以置信的事。張遠鴻也不例外,對于當初謝長虹棄商種田的選擇,張遠鴻也是一百個不理解。
張遠鴻今年27歲,是謝長虹的丈夫。“自己做生意做得挺順利的,突然說要去田里種菜,我當時是堅決不同意的。”張遠鴻告訴記者,去年3月份以前,妻子謝長虹是在月山鎮里做服裝生意的,雖然賺不了大錢,但日子還過得去。當他聽妻子說要去杭州一個公司申請水上蔬菜的項目,“當時就傻了眼”。
即便遭到丈夫的反對,但謝長虹棄商從農的決定是堅定的。因為她說,她相信中央電視臺。
謝長虹是一個特別喜歡看電視的人,尤其愛看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每當看到電視在播一些好的農業項目的時候,我就想著,自己有一天也能去做。”終于有一天,謝長虹在電視上看到水上種植蔬菜這個項目。
謝長虹覺得:“月山鎮有很多魚塘,一些養了不少的魚,但也有的魚塘因為沒有蓄水荒廢了,浪費很可惜。選擇在魚塘上面種蔬菜,這種方式既是充分利用了魚塘的用途,又節約了土地,做到了資源共享,良性循環,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項目啊。”謝長虹還考慮到,水上竹葉菜在同類蔬菜中產量比較大,特別是口感脆嫩,不僅水分充足,而且從不打藥施肥,是真正有機蔬菜,賣的價格比較高,市場前景一定很好。
謝長虹堅決認為,中央電視臺播的消息是真實的,是可靠的。于是,她不顧家里的反對,孤身一人直奔杭州。
在杭州的二十多天里,農業教授關于水上竹葉菜種植的一些指導和培訓,讓謝長虹更加堅定了信心。回到開平之后,謝長虹承包了2畝魚塘開始了水上種菜的創業生涯。
愿望
成立合作社發動農民種植
在謝長虹的精心管理下,她的竹葉菜漸漸有了市場。現在每天一大早,謝長虹都要給當地的酒樓和農貿市場送貨,由于竹葉菜無公害,口感好,在現在蔬菜這么沒有價的情況下,每斤仍能賣到1元錢,盡管比很多青菜要貴一點點,但還是“摘不過來”,要貨的酒樓太多了。雖然辛苦,但一想到餐桌上有一道菜是自己種出來的,覺得自己的勞動受到別人的認可,她就很有動力了。
雖然現在竹葉菜種植規模不大,但為了建立自己的品牌,謝長虹給自己的“菜地”取名為“鴻源生態農場”,并封自己為“場長”。她解釋說,“鴻”是代表丈夫,是為了感謝他一直以來的支持,在他的幫助下自己的事業才有了進步,而封自己為“場長”的原因是,想成為一個組織者,成立一個合作社,發動村民種植水生蔬菜,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共同打造“鴻源”品牌。
看到謝長虹蔬菜生意越做越好,找她拜師學藝的自然不少。來自中山的林凱山就是一位。“是因為大家有共同的目標,讓大家走在了一起。”林凱山現在也在種水上竹葉菜,他現在一有空就找謝長虹交流。還有不少老百姓打電話過來咨詢的,每次,謝長虹都會很高興地與他們一起分享,一起學習,希望大家都能創出一片天地。
今年,謝長虹又打算采取立體式種養結合,堤岸養豬、水里再養些泥鰍,發展循環經濟。不過讓她感到頭痛的是,沒有足夠的資金。她說,“80后”農民創業不容易,希望政府在技術和資金上給予一定扶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