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多虧政府給補貼,為我們建觀賞魚池幫了大忙!”昨日記者在溫江區萬春鎮采訪時,魚農譚金成正在他家新建的40畝觀賞魚塘邊忙活。據悉,溫江區水務局為引導魚農養殖附加值高的觀賞魚,給予了新建一畝補貼1000元,轉產一畝補貼500元的政策扶持。
補貼加培訓
引導魚農養觀賞魚
據溫江區水務局水產科科長吳瓊艷介紹,溫江養觀賞魚有20多年的歷史,但總的來說養殖規模還不夠大。根據市場調查,觀賞魚的市場價格遠遠高于普通食用魚,且市民在家中養觀賞魚日趨成為一種時尚。引導魚農養殖觀賞魚,就是看準這一市場動向,目的是提高魚農的收入。與補貼政策相伴的是,區水務局先后組織觀賞魚養殖戶到廣州、重慶等地學習養殖、銷售、科研等知識,成功引進龍鳳呈祥錦鯉、和金等10余種觀賞魚品種,并邀請專家來溫江開展技術培訓。
成本和利潤
魚農算賬積極性高
這項政策極大地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就比如萬春鎮紅專村的譚金成一家,今年九月就破土建成了占地40畝的觀賞魚養殖繁育展示基地,還借這個基地搞起了“農家樂”。
天府鎮的魚農冉興明告訴記者,今年他將自己的14畝食用魚池轉產養殖觀賞魚,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他介紹,過去養殖食用魚,一般市場價格是6-8元/公斤,而他新養殖的錦鯉每公斤達到12元;一般的鯽魚8元/公斤,但彩鯽就達到每公斤14元;金魚就更貴了,每公斤達到30-40元。冉興明高興地說,他準備明年將剩下的70畝魚塘全部轉產養殖觀賞魚,并且在成都觀賞魚市場直接銷售。“養觀賞魚和食用魚的飼料成本基本一樣,只是在技術上要求要高些,我們肯定愿意養觀賞魚。”
新政策還包括對養殖大戶引進新品種給予補貼。萬春鎮的魚農黃桂良在得到良種補貼以后,目前已經引種優質金魚5種,11月下旬,他還將到浙江等地的養殖場去引進優質品種。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