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記者從珠海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珠海市漁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日前通過來自各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有關專家評審。根據規劃,在“十一五”期間全市將建立起漁業十大功能區,到“十一五”期末,珠海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20.28萬噸,總產值32.79億元,上市漁業產品合格率達到95%以上。
據《珠海特區報》報道,據介紹,“十一五”期間全市將建立起的漁業十大功能區為:陸域淡水精養區,至2010年適當擴大到12545公頃,形成南美白對蝦、羅氏沼蝦養殖基地,以海鱸為主的優質魚養殖基地和淡水魚類養殖基地;沿岸海水精養區,“十一五”期間,將沿海的一些低產鹽堿地改為池塘和魚塭,并開發灘涂養殖,養殖面積擴大到12000公頃,重點增加青蟹和牡蠣的產量,計劃年產量2萬噸;淺海灘涂護養區,“十一五”期間淺海灘涂的護養增殖面積擴大到6000公頃,產量1.1萬噸;深海網箱開發區,到2010年,計劃將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發展到68個,其中升降式24個、浮式44個,共10萬立方米,用海面積209公頃,年產量0.5萬噸;水產種苗供給區,未來的五年采用全人工孵化、購買受精卵育苗和購買幼苗標粗等多種方法,爭取珠海市水產種苗的自給供應量達50%;漁港漁船裝卸區,在珠海市岸線上另選址興建一個以海洋捕撈為主的現代化漁港,在斗門白藤頭漁港的基礎上擴建一個以近岸水域和江河捕撈為主的中小型漁船的漁港碼頭;漁業市場物流區,建立4處水產品批發市場和5處漁需物資供應市場;漁業產品加工區,未來五年擴大冷凍加工能力50%;水產資源保護區,重點以珠海市珠江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萬山人工魚礁區”、“廟灣珊瑚市級自然保護區”、“淇澳島紅樹林保護區”和“淺海貝類增殖護養區”為主;休閑漁業旅游區,該區建在珠海市風景秀麗的海灣和內陸萬畝連片的水產養殖區。
專家們認為《珠海市漁業發展“十一五”規劃》體現了珠海地方特色,同時,協調了漁業資源和環境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關系,對珠海市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