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滄州市渤海灣水域的大面積赤潮已然消退,近海捕撈的漁民們逐漸開始恢復生產。昨日滄州市畜牧水產局傳出的消息顯示,滄州海洋捕撈的總狀況要好于往年。
近日,滄州渤海灣水域的大面積赤潮已經消退,近海作業的漁民們又收拾船只、漁網,開始出海作業了。
據滄州市畜牧水產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遠海作業的船只未受赤潮影響,滄州海洋捕撈的總狀況要好于往年。截至目前,該市海洋捕撈量已達到5.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約增長了22%;今年的產值已經達到了2.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約增長了17%。
據其介紹,今年滄州春汛生產有200多艘漁船在渤海東南部漁場作業,平均每天每只船捕撈蝦蛄250—300公斤,最高可達500公斤。
進入5月中旬后,共有300多艘漁船在煙威漁場投入鲅魚生產,平均日捕撈量300—400公斤,最高達2000多公斤。至秋汛時,捕撈螃蟹的漁船每網能打撈50多公斤鮮蟹。9月、10月,滄州市進入韓國專屬區作業的漁船平均每只船的產值達到了12萬元,最高可達20多萬元。
截至目前,滄州市遠海生產的漁船每只船平均產值為30萬元,而近海作業的小型漁船每只船的收入也在12萬元左右,與往年相比都有提高。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