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隨著漁業轉型升級的推進,中山以鯇魚為主的低值“四大家魚”面積逐年減少,制約了以普通鯇魚養殖而成的漁業知名品牌——中山脆肉鯇業的發展。最近,國家農業龍頭企業中山水出集團聯手中國脆肉鯇之鄉——東升鎮以及市海洋與漁業局,正式試驗推行“北魚南運”,共謀破解困局的良方妙策。
“北魚南運”,即通過長途運輸的方式,將外地的2-2.5公斤/條的鯇魚收購回中山投塘放養,養成脆肉鯇!耙簿褪钦f,脆肉鯇低端養殖放在省外,高端養殖和深加工放在中山,發展中山脆肉鯇總部經濟!敝猩剿黾瘓F董事長、總經理何榮洪說,“這是當前拓展中山脆肉鯇養殖空間,打造延伸產業鏈條的不二選擇!
■四大家魚面積減少影響脆肉鯇業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的中山,近年水產養殖面積逐年減少,今年全市水產養殖面積35萬多畝,比去年減少了7843畝;作為中山傳統養殖的大宗品種“四大家魚”也由幾年前的12萬多畝減至今年的9.78萬畝,取而代之的是南美白對蝦、羅氏蝦、甲魚、桂花魚等優質高值品種18萬多畝,約占全市養殖面積的53.7%。
脆肉鯇養殖,其“原材料”正是“四大家魚”中的鯇魚,普通的鯇魚養到2-2.5公斤/條,然后集中起來投喂蠶豆養殖三到五個月時間,即養成3.5-5公斤/條的脆肉鯇,效益翻番。以鯇魚為主角的“四大家魚”面積減少,也造成中山脆肉鯇養殖量、養殖面積也在同步“縮水”,直接制約著中山脆肉鯇養殖產業的發展。
■以“北魚南運”拓展產業空間
脆肉鯇是中山的中國農業名牌,這一產業的發展受滯引起業界高度關注。作為農業產業化全國重點龍頭企業,中山水出集團牽頭籌劃:如工業產業一樣,將脆肉鯇產業鏈低端延伸前移到湖南、湖北、江西等外地產區,通過“北魚南運”,將中山發展成為高端加工區。
何榮洪告訴記者,從魚苗養到2公斤/條的鯇魚需要一年半時間,將鯇魚低端養殖期前移外省,主要考慮到當地養殖成本比中山低得多,水質又好,合作空間很大,可發展成為中山脆肉鯇產業強有力“原材料供應基地”!氨濒~南運”成功,將有力推動傳統“四大家魚”的轉型升級,提升脆肉鯇產業的發展水平。
中山為何不在外省直接發展脆肉鯇養殖?據了解,受氣候等因素影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夏季晝夜水溫相差大,水涼,在當地養殖脆肉鯇“長得慢且肉不脆”!爸猩桨l展脆肉鯇產業,的確是有天時、地利因素的,夏季晝夜水溫基本一致,區域優勢明顯,養殖脆肉鯇得天獨厚!焙螛s洪說。
■“北魚南運”正在試驗中
據了解,中山水出牽頭的 “南魚北運”工程,正在其養殖基地試驗,成功與否,還要一段時間檢驗。“要讓外地魚完好無損地回到中山,再適應中山水質環境,能吃能長,變養成脆肉鯇,沒有這么容易,這要有運輸、保養等方面的技術支撐!焙螛s洪說。目前,水出已成立了專門課題組對此開展試驗研究。據了解,今年3月7日,由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技術體系中山綜合試驗站在水出集團鋪錦基地掛牌,水出集團“北魚南運”設想和布局得到他們支持,同時也借助了他們的技術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