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青島產海參一直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遠有大連海參的“打壓”,近有威海、煙臺產海參的“威脅”。近日,記者采訪時又了解到,南方海參養殖戶已運用高科技手段打破了海參不適合在南方養殖的“魔咒”,或將進一步分攤市場。“盡管受水溫、鹽度等因素的影響,青島產的刺參品質最佳。但由于諸多因素限制,我市海參養殖發展始終不太理想。
”該海參業資深人士說。我市海參行業將如何破題發展?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目前我市正在建設我國沿海優質刺參苗種的供應基地和優質商品海參的供貨基地。大力培育海參大品牌打破海參產業“尷尬”局面。“這雖不是第一次提出,可這是我市第一次大規模實施海參行業基地的興建。”有關負責人表示。
南方海參將大肆分攤市場
記者了解到,繼前幾年,青島產海參紛紛被貼上“遼產”的標簽搶占市場之后近幾年,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南方產海參將再次分攤海參市場。“溫度對海參的生長影響較大。為提高海參的成活率,每到寒冬,養殖戶都會采用把養殖海參運到南方"保暖"的方法;當南方溫度上升至20度以后,海參的生長將再次受到抑制,此時就必須再運回青島使之繼續生長。”嶗山區一養殖戶告訴記者,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南方海參養殖戶已經運用高科技手段破解了在南方養殖海參的高溫“魔咒”。從此,南方常年可大量生產海參,從而沖擊青島海參的市場。“水溫超過20℃,海參就要夏眠,一睡就是100多天,不吃不喝不生長。而目前南方的養殖戶已經用科技手段打破了這個自然規律。這對南方養殖戶是利好消息,可對島城海參市場將是一個沖擊。”海參業一位資深人士預測說,不出三五年,南方海參就會在全國市場一展風采,并進駐青島,成為青島海參的又一個強勁對手。
海參大品牌初展鋒芒
青島,一直以海參養殖強市示人。但在海參業界很早就有這樣一種說法:海參養殖產量前四位的企業,青島未占一席。東方海洋在煙臺,好當家在威海,壹橋苗業在大連,獐子島也在大連。有人說,青島海參產業發展不理想,常常明明是青島產的優質海參反而“被遼產”了,這很大一部原因是青島海參沒有幾個在全國叫得響的大品牌。“之前,外地客戶不認,是我們海參走向全國的最大障礙。可是,經過這幾年的推廣,青島產海參已經慢慢為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所知曉。”青島老尹家海參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寶昌告訴記者,“老尹家”將秉承“用心做事,真誠做人”的原則繼續引領青島海洋漁業前進,著力打造“中國海參第一品牌”!
記者了解到,目前,老尹家海參、海福;康海參、海濱小金海參、一品康海參、尊品金海參等一大批青島產海參已逐漸在外地市場盡展鋒芒。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將著力培育特色水產品,專注海參、鮑魚等生產深加工并逐漸做成品牌,爭取將青島的特色海珍品品牌做大做強。
海參育苗正強勢占據市場
青島有著海參養殖的諸多優勢條件,海水的溫度、鹽度都最適宜優質海參成長。我市的海參育苗一度達到產業高峰,除滿足本市養殖基地需要以外,還供應威, 海、煙臺及河北、遼寧等市場。“這是與青島優勢的自然條件和養殖業長期的經驗分不開的。”業內人士分析說。
采訪時,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我市海參產業蓬勃發展,成為我市現代漁業發展的主導產業。海參育苗已發展成為一項重要產業,養殖面積達5.7萬畝,產值20億元。整個海參產業鏈條年可實現綜合產值60億元,約占全國的五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一。目前,青島市正在建設我國沿海優質刺參苗種的供應基地和優質商品海參的供貨基地。;
與此同時,我市還重點建設漁業標準化示范園區建設。重點圍繞刺參等養殖開展池塘的標準化改造,膠南西海岸刺參標準化養殖示范園區、即墨海珍品健康養殖示范基地、金口中國對蝦標準化養殖示范園區、城陽河套鹵水蝦養殖示范園區等已基本形成規模,共開發改造標準化池塘6700畝。平度市利用湖庫資源優勢,漁業標準化養殖面積達到2600多畝,為淡水漁業標準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示范。
新聞鏈接
今年水產品出口突破15億美元
記者昨日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截至目前,我市完成水產品總產量47.04萬噸,同比增長5%;實現水產品產值40億元,同比增長14%;出口水產品24.4萬噸,實現創匯8.27億美元,分別增長33.5%和24.7%。我市今年全年的水產品出口創匯有望突破15億美元。我市加強了現代水產品精深加工園區建設,城陽區引進恩利水產品加工項目,年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引領了全國水產加工業發展。黃島區魯海豐公司等龍頭企業相繼擴大建設規模,提高水產精深加工水平。膠南市總投資3.2億元的青島和福記食品項目,列入國家863項目,將于10月份建成投產。
據介紹,作為水產品產業鏈上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還大力推廣以“十大良種”為主的水產養殖優良品種,以完善全市的水產良種繁育體系。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中國對蝦、刺參、鮑魚、扇貝、鲆鰈魚等七處國家級和九處省級水產良種場。在青島國家海洋科研中心水產種苗產業化基地的帶動下,成功實施了“黃海一號”和“黃海二號”中國對蝦、嶗山仙胎魚、斑點鱒 、鮭六線魚、單體牡蠣、優質刺參苗種的選育、繁育。其中,嶗山區引進魚排式抗風浪塑膠網箱養鮑新模式,膠州市率先引進娃娃魚開展工廠化養殖試驗,都為我市水產健康養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今年我市還加大漁業科技惠農力度,相繼舉辦了漁民實用技術等各類培訓班,開展了“漁業規范用藥指導周”和“漁業科技服務百日行動”等科技服務活動,共授課200余節,發放技術資料1000多冊,培訓漁民600多人,有效提高了漁民科技水平。同時,還建設遠程會診站點20個,形成較為完善的青島市水產養殖疾病遠程會診網絡,防病治病能力明顯提高。推進了市水生動物疫病監控中心和八區(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建設,萊西市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項目國家農業部已給予立項。期中,即墨市實施漁業貼息貸款助民增收,勘察漁業項目300余個,為118戶養殖戶貸款4974萬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加工貿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