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隨著省政府四次封湖育魚以及在湟魚科研、人工孵化、增殖放流等方面的不斷投入,湟魚資源量開始出現了逐年回升的喜人勢頭,據監測數據顯示,湟魚資源量已從2002年的925.5噸上升為2006年的15274噸,湟魚個體重量已經突破230多克。
據了解,這幾年,在省政府加大封湖育魚給湟魚以充分休養生息的基礎上,有關部門加大了湟魚人工孵化技術攻關、產卵場地的建設、人工增殖放流、漁政管理設施的投入,以及對青海湖水資源的監測力度,到2006年底,湟魚主要的產卵地黑馬河、布哈河、沙柳河等河流都已開通了過魚通道,在剛察縣建立了人工放流站以及人工孵化基地,人工放流魚苗2005年為800萬尾,2007年將突破年放流量1000萬尾,從2000年至今已投放湟魚魚苗28800萬尾,同時根據各產卵場湟魚的特性,建立了青海湖湟魚技術網絡平臺。
經過一系列大量的拯救湟魚工作,青海湖湟魚資源量出現逐年回升的喜人局面,經青海湖裸鯉救助中心會同中國水產科學院等有關專家利用先進儀器的監測顯示,青海湖湟魚資源量以及個體重量從2000年監測以來逐年回升,2004年為5017.69噸,湟魚個體重為176.85克左右,2005年為6926.88噸,個體重為206.28克左右,到了2006年湟魚資源量上升為15274噸,個體重達到了232.1克。
但是,喜人的局面后面還有許多值得擔憂的問題,青海湖裸鯉救助中心的史建全主任告訴記者,盡管湟魚的資源量出現了逐年回升的喜人勢頭,但是,由于前幾年湟魚主要產卵地破壞嚴重,致使湟魚后備種群不足,這樣的話,如果將來開展商業化捕撈,就有可能導致第五次封湖育魚,那樣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另外,據監測,1962年的時候青海湖湖水的含鹽量為12.49‰,PH值為8.9,但是據2006年的監測數據顯示,湖水含鹽量已經上升為14.9‰,PH值上升為9.48,這說明青海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仍在持續,湟魚生存的水環境并不容樂觀,所以拯救湟魚的工作仍然不能松懈。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