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9月2日,本報報道了我市溧陽地區一些魚體出現發黃現象,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日前,經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魚研究中心檢測,無論是病原體、飼料,還是環境,都尚無確切的證據表明是直接的致病因素。目前,相關專家正在尋找“變色魚”的確切原因,以防止類似的情況再次出現。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魚研究中心謝駿副主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變色魚”主要由直接因素和間接因素造成。直接因素是病原體、營養和環境。間接因素則有細菌感染、寄生蟲、養殖方式、重金屬、氣候等方面。今年9月,淡水魚研究中心對發生“變色”的魚塘水質和飼料進行了檢測,對魚體病變部位做了病理切片檢查,作出了推論:“變色魚”與飼料無直接關系。
蘇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葉元土教說,從現有的研究報道來看,鳊魚、草魚體表發黃現象尚無學者報道與飼料和添加劑有關。此次魚體發黃現象主要集中在一個區域,其他同樣使用該飼料的養殖戶則無此現象,在同一個養殖戶隨后的采樣中,又很難采集到體表發黃的鳊魚樣本,所以飼料因素是否能直接導致魚體發黃現象還尚待進一步研究。
為了找到魚體發黃的真正原因,11月29日,國內的水產專家在通威股份無錫分公司召開了分析座談會。與會專家認為:魚體發黃可能是由于平時有細菌感染、寄生蟲的侵襲、藥物的使用、高密度的養殖方式、不良的水質等各種已知的和未知的間接致病因素造成魚體肝膽系統的不良狀態,在連續高溫的捕撈等因素的刺激下,引起魚體過度反應,造成膽汁通過組織間隙而外溢,從而有魚體發黃現象。
近來,食品安全儼然成了繞不開的話題。通威股份無錫分公司總經理蘇向前告訴記者,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通威向常州乃至全國飼料同行發出承諾:為社會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還養殖行業一個健康明凈的天空。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