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上海11月17日公布的一項抽檢結果顯示,申城市場上銷售的多寶魚(學名大菱鲆)藥物殘留超標現象嚴重,所抽樣品全部被檢出含有違禁藥物,部分樣品還同時檢出多種違禁藥物。當地監管部門已發出“消費預警”,提醒市民慎食多寶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立即組織對我國沿海有關省市水產養殖環節進行專項督查。
問題食品一直是人們的關注對象,一出現問題食品,人們紛紛喊打,以致出現這樣一個局面:只要一種問題食品被曝光,不論這個問題食品問題到底有多大,影響有多遠,不但各地相關執法單位傾巢出動,全面檢查,各地消費者也幾乎把這項食品列入禁買之列。自此,出現問題食品的這個產業很可能面臨崩盤的危險,也就是說,一個問題食品很可能毀掉一個產業。
上海市場上銷售的多寶魚被檢出含有違禁藥物之后,當地監管部門已發出“消費預警”,提醒市民慎食多寶魚,由此,也肯定會引起其它地方的恐慌,也都慎食多寶魚。這樣,對整個多寶魚產業來說,特別是那些沒有受到污染的養殖戶,將損失慘重。前不久,“紅心鴨蛋”事件,也讓很多地方禁賣鴨蛋,整個鴨蛋產業由此受到了牽連。還有如前幾年的禽流感事件,整個的養雞或者養鴨等產業也都幾乎陷入絕境。
出現問題食品本屬正常,但是一個問題食品幾乎可以毀掉一個產業,這就不是正常的事情了。因為對某個食品產業來說,某地或者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并不代表整個產業都出現問題,并不代表這個產業所生產的食品都不能食用,F在之所以出現這種“一粒老鼠屎壞掉一鍋粥”情況,原因到底是什么呢?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首先是人們對食品安全信息了解不夠。目前,人們對食品安全信息的了解,幾乎就是通過各種媒體的零星披露,此外很難有其它渠道。信息嚴重匱乏的消費者,一旦得知某個食品出現了問題,便分不清真假,于是很多人只有把拒買作為最佳選擇。其次就是消費者對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管缺乏信心。長期以來,不少地方的政府部門因為沒有很好地盡到食品安全監管之責,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消費者已經沒有多少信心去相信他們。再就是媒體過分炒作問題食品,把本不是很嚴重的問題食品的問題擴大化。過分的炒作問題食品,只能讓消費者對這類食品的安全惴惴不安,讓不了解真相的消費者遠離原本安全的食品。
因此,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披露體系,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是防止一個問題食品毀掉一個產業的根本。不然,受到傷害的還是消費者和那些受到影響的產業的生產者。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