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段時間,上海檢出多寶魚禁用藥物殘留嚴重超標,香港傳出桂花魚被查出含有致癌物殘留孔雀石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隱患。李主任說,我國水產品養殖長期受到養殖環境、水體污染和養殖者濫用藥物的困擾,導致水產品污染形勢不容樂觀。
違禁藥埋下禍根
據李主任介紹:多寶魚抗病力比較強,按規范進行養殖根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防病。那么,使用違禁藥物的原因何在?其實,這和市場上許多被查出使用違禁藥物的原因一樣,都是利益驅動使然。
首先是養殖密度太大,比如,一個立方水中只能養20~30條多寶魚,為了增加效益,漁民通常養上50~60條,高密度的生活環境,魚特別容易生病,迫使漁民大量使用違禁藥物。
再比如,下種前,翻塘時需要使用消毒劑,以預防魚病。但不法商販不按規定使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劑,而是使用價格便宜的孔雀石綠。
還有,在水產品的運輸過程中,魚容易因碰撞掉鱗而感染水霉病死亡,加入禁用的孔雀石綠,可殺死霉菌延長魚的生命。
除此,為了讓水產品快速成長,用激素飼料喂甲魚、鱔魚已成了公開的秘密。李主任說,野生甲魚,一般需要5~7年才能長到1斤,價高難求;而用激素催生的甲魚,只需7個月就可進入市場、擺上餐桌。價格是下來了,可激素在水產品體內代謝緩慢,易通過食物被人體吸收,人體吸收量超標后,會出現第二性征發育異常。
專家介紹:按照國際標準,淡水食用動物人工喂養時,嚴禁添加任何激素和違禁藥物。否則,人吃了這些水產品可能一時不會有事,但長此以往,不僅會誘發癌癥,而且也容易造成細菌耐藥的變異,暴發這樣那樣的傳染性疾病。而且,水中的有害成分通過食物鏈層層聚集,最終攝入人體的劑量,可達水中濃度的數千倍,部分有害物如鉛、鎘進入人體骨質后,更是難以排出。含有超標有害物質的水產品被人食用后,其危害不言而喻。
冷凍品也難逃此劫
活魚用藥是為了防其死亡和促其迅速生長,而不法商販對冷凍魚同樣不放過,如福爾馬林泡出來的蝦仁、強堿發出來的海參……商販為了給海鮮穿上光鮮的“外衣”,不惜違規使用有毒化學品。
資料表明,福爾馬林是含甲醛30%~40%的水溶液,是一種強致癌物,對人體的肝、腎等器官有嚴重損害,國家明文規定不可用于食品。小商小販們用它浸泡海鮮,可以固定形態,蛋白質凝固后能保持其韌性,保持新鮮的色澤。食用福爾馬林泡制的水產品后,輕則出現消化不良、反胃、嘔吐等反應,重者誘發肝炎、腎炎和酸中毒;而食用堿性過強的水發產品,會對人體消化道黏膜造成刺激和傷害。
記者在網上看到,外地有些小販在鲅魚身上涂銀粉,讓冷凍魚看上去非常新鮮。李主任介紹,銀粉實際上就是鋁粉漿,因其色澤如銀,一般用于工業防腐,食用后對人體腸胃刺激極大,武漢過去曾查處過此類事件。
市民在買水產品過程中不妨留個心眼,可通過手摸、眼觀、鼻聞等簡單手段識別,刷銀粉的魚質地比較硬,用手摸魚鱗的感覺不如新鮮的魚光滑;而浸泡過福爾馬林的海鮮往往反常地鮮亮,湊近聞還有刺激氣味。
如何安全吃水產品
1.吃海魚:相對來說,帶魚、魷魚、鯧魚、鲅魚等人工無法養殖的海魚,污染程度較人工喂養的魚低,相對比較安全。
2.警惕孔雀石綠:在買魚過程中,如發現魚的掉鱗部位,或魚鰭部位有隱隱的綠色,一般是加過孔雀石綠的,不要購買。
3.吃食物鏈下層的水產品: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蝦吃泥藻的食物鏈中,隨著生物鏈的升高,水中的有害成分通過食物鏈層層聚集,在大魚體內的濃度,可達水中濃度的數千倍。李主任建議大家可以多選擇吃食物鏈下層的水產品,如多吃蝦,尤其是河蝦。
4.食用南方的魚:由于海水污染較輕,相對來說,南方的魚蝦比北方特別是渤海的魚蝦安全,如剝皮魚,體形較小的(一般在200毫米以下)的是南方的魚,而北方的剝皮魚體形較大,多是東海、渤海的魚。
5.不要吃問題明顯的水產品:激素催生的甲魚沒有滋補作用,現在又難以找到野生的,還是不吃為妙。死亡的黃鱔、螃蟹等含有大量毒素不能食用,食用后易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反應;在外就餐時,水產品應以清蒸為宜,紅燒、煎、炸等都會掩蓋水產品本身的不新鮮;注意鑒別,如死鱔魚的鱔皮灰暗,活黃鱔加工的,皮色黑中透亮;目前發現不法商販用死蟹加工成蟹黃包或蟹粉,市民應引起注意。死蟹蟹粉吃起來缺乏香味,腥氣過重。
6.謹防“撐腳蟹”:“撐腳蟹”即半死不活的螃蟹,這種蟹已經生病奄奄一息,體內大量細菌繁殖生長,不法商販往往將這些蟹喬裝打扮:收攏蟹腳、蟹鉗,將它們整齊地擺放在青色尼龍絲網袋中,扎緊網口,不容顧客拆開驗看。李主任說,買蟹時,要注意識別活蟹會吐沫,死蟹則無;給蟹松綁并翻個個,能夠快速翻身并爬行的為上品。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