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康“田螺姑娘”陪身邊水塘不賺錢也幸福
發布時間:2011/8/30 9:11:34 來源:永康日報 編輯:羅詩吟
我來說兩句(0)
核心提示: 摸螺螄、抓魚……不是在溪里,而是在自家承包的水塘里,江南街道溪口村余敏夫婦的想法有點特色。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用上竹柵欄,捉螺螄方便多了。
摸螺螄、抓魚……不是在溪里,而是在自家承包的水塘里,江南街道溪口村余敏夫婦的想法有點特色。
余敏夫婦新家在栗園村,幾間建在四周環山水庫邊的簡易棚,出門便是錯落有致的水田。
“有人嗎?”一聲招呼后,一頭短發,穿著藍色運動衫、配上方格子中褲、腳底穿著藍色雨靴的余敏探出頭來。乍一看,笑容燦爛的臉上找不出一絲“螺農”的身影,唯有左手卷起的袖角嗅到漁民的“味”。
“養螺螄沒錢賺,只夠付租金和日常開支。”36歲的余敏謙虛地說。因為是老公徐巨峰喜歡的事業,她全力支持。
想吃野生螺螄搞養殖
徐巨峰五官端正,一臉帥氣,年輕時嘗遍了我市各地的佳肴,朋友說他味覺特敏感,稍有異味一嘗便知分曉。為了能吃到喜歡又安全的水產品,他甘愿放棄都市生活回歸田園。
“沒結婚前就想搞水產養殖,所以媳婦也到自然風景好的栗園村娶。”徐巨峰笑稱,養殖野生螺螄不僅能賺錢,關鍵是自己能吃上健康的水產。
經過市場調研,徐巨峰驚喜地發現,金華螺螄價格每公斤3.6元,我市每公斤8元,每天銷量2000公斤,而且80%從外地進口,往往經過長途運輸后,螺螄不是臭死就是質量難保證。
了解到巨大的市場商機后,經網上查尋、電話咨詢后,他還專門前往紹興專業養殖場學習,回來后辦起了17畝專業基地。
“養螺螄有點難,這幾年沒賺多少錢,倒是生活有規律了。”徐巨峰說,自從搞養殖后,年輕時喜歡的小搞搞也戒了,生活更自在了。
“作息時間有規律,夫妻感情和睦了,心情也好了。”余敏一一羅列養螺螄的好處,在山區養殖,居住條件雖然艱苦,但可以享受平淡中的幸福。
養螺螄成本省技術難度大
“養螺螄不容易,養殖密度高,制約質量品質發展,養太少,捉螺螄太難,成本省但技術難度大。”余敏感慨,“按照老師傅的標準,螺螄在深度1.2米至1.5米的水田里養殖,還要安裝上網裝隔欄,做好防逃措施。按照標準養殖計算,每畝養1000斤,投喂飼料成本省,還能進行多種模式養殖,但經過實際放養后,卻碰上了意想不到的難關。”
承包土地后,夫妻倆首先開始清淤工程,經過一輪深挖后,首批購進500公斤種苗放養,淤是清了,但雜草未清除,試養的大部分螺螄深陷草叢溺死。
“現在的水田經過兩輪挖土,已看不到雜草,但因螺螄繁殖速度太快,不長個。”余敏指著其中一口清澈水池說。
每年的4月、5月、10月為螺螄的生殖季節,一般每胎可產仔螺20~30個,高速的繁殖量讓夫妻倆倍感焦慮,為了達到理想的品質,他們又嘗試自然喂養,結果部分水塘養了2年的螺螄因個小還未能上市銷售。
要把好關只能靠經驗總結。 除了螺螄超強的繁殖速度阻礙了生長外,未按標準化改田也是造成產量下降的原因。
現在田里水深80厘米,與標準放養距離相差很大,導致每畝最多養殖300公斤,因天熱,螺螄紛紛鉆進泥層“避暑”,給捕捉帶來了難度。
“聽不到"沙沙"響聲,表示水池沒有螺螄。”余敏邊操起大網兜邊沿著水底往前推,水里泛起陣陣混濁的水泡,提起的網兜里卻未見戰利品。
余敏說:“由于原來的戶主有要求,水田深度受限制,網格狀安裝成了紙上談兵,養殖業陷入尷尬。經過摸索后,終于想出原始的捕捉方法,在每塊水田里放入竹柵欄。”
經過一翻折騰,余敏提起一塊浸在田岸邊的竹棚欄,只見上面爬滿了密密麻麻的螺螄,經過篩選,個大均勻的標準螺螄上岸了。“這樣捕抓省力又安全,水質不受干擾。”
不斷試驗循環生態養殖新模式
經過2年的發展,余敏牌螺螄小有名氣,我市不少酒店均推出特色螺螄菜肴。“水質好,天然喂養,螺螄味道正宗,肉肥殼薄。”余敏說。
現在水田里養了3000多公斤螺螄,但還不是天天有貨賣,供應鏈易中斷。
由于養殖經驗缺乏,產量跟不上,效益沒有想象好,夫妻倆只能重新探尋生態循環養殖方式,在原先基礎上套養草魚、鰱魚、清蝦、泥鰍等各種水產,提高畝產收益。
今年7月份,混養的魚塘由于缺氧,草魚集體泛塘,2公斤重的魚兒成片浮于水面,看著奄奄一息的魚,夫妻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趕緊搬來水泵等設備,緩解危機,經過救治,魚兒死亡數量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時為了減輕損失,只能忍痛割愛廉價賣掉大部分魚苗。
現在,夫妻倆又開始探尋新的養殖模式,在每畝水田里放養4條烏魚,控制螺螄繁殖,在其它無螺螄的水田里試養淡水蝦。此刻他們最關心的就是如何進行科學養殖,發展循環生態養殖新模式,找出一條養殖致富新路。
“進行小規模探路試養,有了經驗再進行大規模養殖。其實現在我們也無任何成功經驗可談,再過2年,或許能總結出養殖螺螄的新模式。”余敏有點低調,“雖然有不少挫折,但兩人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
達人語錄
“養螺螄不容易,養殖密度高,制約質量品質發展,養太少,捉螺螄太難,成本省但技術難度大。”
“水質好,天然喂養,螺螄味道正宗,肉肥殼薄。”
“進行小規模探路試養,有了經驗再進行大規模養殖。其實現在我們也無任何成功經驗可談,再過2年,或許能總結出養殖螺螄的新模式。”
“由于原來的戶主有要求,水田深度受限制,網格狀安裝成了紙上談兵,養殖業陷入尷尬。經過摸索后,終于想出原始的捕捉方法,在每塊水田里放入竹柵欄。”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