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香港一女孩吃海蝦刺身,賠掉了左臂大塊肌肉!而在廣州,自禁售淡水魚生以來,很多市民轉而投奔海產品刺生解饞。但據生物學專家介紹,海產魚生也存在相當高的寄生蟲風險。廣州市食安辦昨日亦表示,將組織專家研究、分析生食海產品是否對身體有危害,必要時將發布全市消費預警。
港女吃蝦生感染險丟命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一名女子幾天前到泰國菜館用膳,期間吃過生蝦刺身。翌日醒來即覺不妥,她不但發高燒及發冷,更感到左上臂腫痛,細看之下發現手臂紅腫瘀黑一片,同時起了很多水泡。后來水泡潰爛,并流出膿液。
經診斷,女子感染了可致命的創傷弧菌,導致手臂潰爛。醫院當即為其做了手術,切去左臂大塊壞死肌肉組織才保住性命,傷口更是深達一寸。
市民為“健康”吃海魚生
而在廣州,自今年8月25日政府有關部門發布“全市禁止銷售生制淡水產品”的禁售令以來,很多市民轉而投奔海產品刺生解饞。昨日下午晚飯時間,記者在炳勝、東江等海鮮酒樓采訪發現,海產魚生品種繁多,海蝦、生蠔、鮑魚、龍蝦、三文魚等不計其數,不少市民也圍坐一桌、津津有味地吃著海產品刺身。
記者隨機采訪了多位食客,他們普遍認為,香港、日本都這么生著吃海魚,而且還被譽為最為健康的吃法,所以一直對海產魚生偏愛有加。一些以往不敢吃生的市民也為了“健康”而吃起海產品刺身來。市民胡女士就告訴記者,“以前怕不安全不敢吃生的,現在政府明確淡水產品不能生吃,想必海產品就應該安全的,所以也學著吃,還發現味道很鮮嫩。”
多種致命細菌盯上海魚
“海產魚生也存在著相當高的寄生蟲風險!”昨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寄生生物研究中心倫照榮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
據介紹,目前由于部分海域受到污染而導致其海洋生物也感染了細菌,這些細菌如果高溫烹煮即可殺死,但是如果生吃帶菌海產品,則容易感染人體,對于抵抗力低的人甚至有生命危險,“香港女孩感染的創傷弧菌,不僅存在海蝦中,生蠔等海產品中也有,就連三文魚也很容易被異尖線蟲細菌所感染,還有霍亂弧菌,海豚鏈球菌等細菌,也常常為寄生于海魚魚生內”。
生制水產品標準待改進
倫照榮教授還指出,盡管國外以吃魚生為健康不為錯,但是國外對于生吃的食品,國家環保和衛生部門都有著嚴格標準。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生吃食品的檢驗和操作標準。生吃海產品不僅存在著相當高的寄生蟲風險,而且由于現有臨床醫生對其認識不足,常常錯診誤診。
鑒于此,倫照榮建議市民,最好不要生食海產品,以免給惡菌可乘之機,尤其是免疫力較低或有外傷的市民,切勿進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海產類食物。
此外,廣州市食安辦昨日亦表示,將組織專家研究、分析生食海產品是否對身體有危害,必要時將發布全市消費預警。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