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今年以來水產品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繼“羅非魚種苗藥殘超標”、“多寶魚事件”之后,近日香港桂花魚又查出使用違禁藥物孔雀石綠。水產品藥殘為何頻頻超標?我省水產品是否安全?
昨日(28日),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回應說,在27日對順德水產養殖場(包括涉案的順德某養殖場)水產品進行了緊急抽檢,共抽查6種類型共15個樣本,未發現孔雀石綠殘留。該負責人稱,目前廣東水產品總體合格率較高,與其它食品相比仍然是相對安全的。有關水產專家則表示,孔雀石綠殘留不會造成急性中毒,與微生物、毒素和寄生蟲等的致病性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市民不必談藥色變。
標準提高使問題凸顯
羅非魚種苗、多寶魚和桂花魚等水產品藥殘為何頻頻超標?
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我國近年來對水產品藥殘的監控日益加強,總體而言,目前水產品安全性比過去更有保障。之所以藥殘問題頻頻曝光,一是整個環境污染確實對水產品養殖造成一定影響,二是現在的檢測能力比以往更強,標準更高,更容易發現水產品質量安全的薄弱環節。
據了解,養殖戶違規用藥存在一定的歷史原因,一些違禁藥品在過去是倡導使用的,如孔雀石綠用于水霉病非常有效且價格便宜;隨著檢測標準的上升,2003年已被列為違禁藥,但有些養殖戶或運輸人員在沒有既有效又便宜的替代品時,仍不惜違法使用該產品。
廣東水產品合格率高
總體來看,廣東的水產品合格率較高,與其它食品相比更加安全,市民不必恐慌。
近年來,廣東漁業部門對水產品藥殘的監控力度逐年加大,從20 02年開始制定并實施了廣東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計劃,并取得相當成效,廣東水產品已多次順利通過歐盟、美國FDA的藥殘監控工作檢查。2002年抽檢樣品合格率為98%,2003年為93.9%,2004年為99.5%;今年抽樣增加一倍多,合格率為92.5%,穩定在較高水平。
少量食用無礙健康
藥殘超標的淡水魚可以吃嗎?省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表示,發現樣本超標不等于食品不安全,關鍵是食用量的問題,長期、過量食用藥殘超標淡水魚對人體有影響,但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做過危害性分析,到底食用多少分量的孔雀石綠對人體有害。
中國水產科研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專家則表示,孔雀石綠是一種化工原料,也是一種抗生素,其主要問題是若攝入過多,容易造成人體對其產生耐藥性,但偶爾少量食用無礙健康,不會造成急性中毒。從藥理分析,它對人體的實質影響不如對人的精神影響那么大,消費者不用過度恐慌。市民如心里擔憂,可少吃該類產品。
據了解,有些藥品在醫學臨床使用時比藥殘的分量大得多。如前不久在多寶魚身上檢測到的硝基呋喃化合物,最高驗出量是0.26毫克,但臨床劑量可達300毫克。
有關專家表示,像孔雀石綠、氯霉素等藥物殘留所造成的影響,遠不能與微生物感染、赤潮和河豚等毒素及廣州管圓線蟲等寄生蟲造成的影響相比,這類水產品是絕對不能吃的。
廣州擬推市場準入制
針對北京、上海、深圳已實行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即在每個市場實行水產品上市前檢驗,廣州市農業局人士表示,目前廣州已實行生豬市場準入制度,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近期頒布,廣州的市場準入制度有望擴大到蔬菜、水產品等領域,將最大限度地監控水產品在種苗、養殖、運輸等環節中的藥殘問題,確保“進口”水產品的安全。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