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江蘇揚州市寶應縣曹甸鎮金吾村水產養殖示范戶史定峰,魚蟹混養面積60畝。為了充分發揮養蟹池的水體利用率,獲得水面最大經濟效益,他在池塘養蟹實踐中,經過五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種草養魚、魚蟹共池、良性循環的新路子,開創了池塘生態養蟹的新局面,獲得了產量高、品質佳、效益好的新成績。
一、池塘條件
塘口面積60畝,東西走向,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平均水深1.6米,交通通訊便利,電力設施完善,安裝兩臺1.5千瓦葉輪式增養機。放養前曬池和清塘消毒,去年秋冬季排干池水,讓其曝曬20天以上。蟹種放養前加水15厘米左右,每畝水面用120公斤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藥性消失后,再加水至水深60厘米。進水口用密眼網過濾,以防敵害生物進入蟹池和河蟹爬出池外。設置隱蔽物,水草是河蟹棲息生長的重要環境條件,池底可栽植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水面移放水花生或小蕪萍等。水草的覆蓋率應占蟹池總水面的30%左右,在飼養過程中,一旦水草減少要及時加以補充。放鮮活螺螄,清明前后,每畝水面投放鮮活螺螄100公斤,讓其在蟹池中自然繁殖,為河蟹提供部分優質適口的動物性餌料。在蟹池中移栽水草和投放鮮活螺螄是生態養蟹的重要舉措。
二、蟹種放養
蟹種選擇長江水系產的,并在無公害生產基地培育的"扣蟹",規格以100-200只/公斤為好,體質健壯,附肢健全,無寄生蟲附著。放養密度以每畝水面500-600只為宜。長途運輸蟹種須先進行緩沖處理,方法是將蟹種先放在池水中浸泡2分鐘,然后離水4分鐘,再放到池水中浸2分鐘。如此重復2-3遍,再將蟹種放在3-4%的食鹽水中浸浴5-10分鐘或放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浴15分鐘左右。
三、飼料投喂
按"四看"、"四定"原則投喂飼料。"四看"即看季節、看天氣、看水色、看蟹的吃食情況和活動情況。一般在6月中旬之前,動、植物餌料比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高溫季節為30:70;8月下旬至10月下旬為70:30。天氣晴朗,水的透明度大,水質好,河蟹攝食旺盛,活動正常時要多投;反之,則應少投。"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在河蟹正常生長期內,要求每日投喂2次,早晨6-7時,傍晚5-6時沿池邊淺水區定點(每3-5米設一個投餌點)各喂1次。投喂的飼料要求青、粗、精結合,葷素搭配,新鮮適口。最好投喂無公害優質的河蟹配合飼料,嚴禁投喂腐敗變質的劣質飼料。每次投飼量:上午占全日的30%,傍晚占70%,具體以投后3小時左右吃完為宜。
四、水質管理
水位與水質的控制有一定關系,按照養殖生產上的經驗,掌握"春淺、夏滿、秋勤、冬深"的原則,有利于河蟹的生長發育。5月上旬前將水位保持在0.6米,7月上旬前保持在0.8-1米,7月上旬后保持在1.5米。池水要保持清淡,一旦出現水色變濃(水質過肥)、河蟹上岸現象時,要及時注換新水。每次換水0.2-0.3米,先排后灌。水的透明度保持在0.3-0.4米,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8.5為宜。5月上旬至9月中旬每20天潑灑一次生石灰,每次每畝水體用生石灰15公斤。定期使用底質、水質改良劑,如過氧化鈣、光合細菌、EM微生物制劑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減少河蟹病害的發生。
五、病害防治
每5--7天適時加入新水,換去塘中舊水,水量為塘水量的1/5。在3~10月病害流行季節,每10~15天用漂白粉1克/立方米或魚蟲速滅(主要成分為阿維菌素)0.026毫升/立方米,輪換使用、消毒池塘,預防疾病。此外每40天左右口服"三黃粉"一療程(連續3~5天),預防內臟器官疾病。采取上述措施后,在一個養殖周期內魚類很少患病。池水消毒使用溴氯海因等消毒劑,或交替使用消毒劑和生物制劑(光合細菌或EM等微生態制劑),以維持蟹池中的微生態平衡。定期投喂河蟹專用的內服藥,控制纖毛蟲病及因纖毛蟲病而引發的其它疾病。及時清除殘渣剩餌,做到健康養殖,為河蟹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增強河蟹的體質和免疫力。
六、效益
魚蟹產值21.56萬元,成本6.37萬元,利潤15.19萬元,平均畝產值3594.00元,畝利潤2532.00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為來年培育了約占放養量30%的留塘蟹種。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