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礎設施
以對蝦育苗池作為養殖場地。養殖室為溫室結構,建筑滿足對光線和通風的要求。 每個養殖池為長方形,長6米,寬5米,水深1米。池底向排水孔傾斜。每個養殖池都設有輸水、增氧充氣管道。
增氧對于菌相養蝦意義重大,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充氣系統包括充氣機、送氣管道、散氣石或散氣管。
選擇合適的充氣機,保證水體溶氧在8-9mg/L。由于是高密度養殖,為保證養殖工作正常運轉,充氣機應配備兩臺以上,以供備用和輪換使用。在養殖池中,每平方米池底至少安放1個氣石。
二、養殖操作方法
1、前期準備
養殖池消毒:與常規養殖處理方式相同。水處理:30-50ppm有效氯消毒,曝氣。
2、苗種選擇及投放
苗種采用無特定病毒蝦苗,蝦苗體內所含弧菌量不能超標。選擇活力好,肌肉透明飽滿,腸道充滿食物,逆游能力強,體長1cm左右的蝦苗進行投放。投放初期一個養殖池可以投入10萬尾。
3、菌相培養
蝦苗進入養殖池以后就要開始大量培養活菌,目的是抑制藻類的繁殖。之所以為菌相養蝦,是因為養殖池內是沒有藻類的,或者是藻類相當少。池內的水色是由大量活性菌所生成。選擇綜合性活性菌時,有條件的用戶可以進行一次檢測,一般檢測總菌數和有效菌數,只有相當數量的活性菌數才能滿足水體和蝦的需要。活性菌的用量和潑灑周期基本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但是在前期為了使活性菌迅速成長為優勢種群,則要加大用量,后期則按說明書進行。
4、投飼管理
南美白對蝦餌料系數較低,投餌不宜過多,按照“少量多次”、“傍晚后和清晨前多投”原則進行,一般投喂5-6餐,投飼率根據對蝦的數量、大小、餌料臺上飼料吃食情況靈活變動。由于是在室內養殖,不容易受天氣影響。另外,蝦還可以吃食池中的活性菌,由于活性菌是高蛋白食物,也可以起到降低蝦的餌料系數的作用。
5、水質管理
菌相養蝦的最大特點是水質穩定,不用吸污不用排污或者很少排污,如需排污,直接拔掉排水管即可,排放量視池底的污物而定,但不可大量排污,以免排掉大量的活性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排水后注意進行補水。由于蝦生活在大量的活性菌里面,活性菌可以充分利用蝦的排泄物用于自身的生長和繁殖,從而使水中的氨氮、亞硝酸亞、pH得到很好的控制,又使活性菌得到很好的繁殖,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有利于環境的穩定。但是在菌相養殖后期,水質可能會出現偏酸性,這是就要用相應產品進行調水,使水質的pH保持偏堿性。
6、病害
目前南美白對蝦的主要病害是:白斑病、紅體病、偷死病等。由于選擇的蝦苗是無特定病原,體內弧菌必需控制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所以在菌相養殖的過程中,大量的活性菌壓制了弧菌和其他有害菌的生長,使得蝦生長良好。對于目前來說比較普遍的偷死病癥也沒有發現。對蝦在菌相養殖的條件下成活率很高。由于活性菌的功效顯著,使得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都沒有投入底改產品以及改水調水產品,也沒有給蝦投喂任何的藥物。
7、分池
放苗初期,由于對蝦個體較小,所以投放密度較大。隨著蝦苗的生長,便要進行分池處理。具體操作如下:
初期一個池子放苗10萬尾,養殖到一定階段(半個月)分兩個池子養殖,每個池子各5萬尾,作為第一次分池;再養殖至對蝦6-8cm時可進行第二次分池,每個池子約2.5萬尾;最后可再進行一次分池繼續養殖到上市規格。
三、菌相養殖的關鍵點
1、蝦苗
選擇蝦苗時,體內的弧菌含量一定要做檢測。目前認為1g蝦體重里不超過30萬的弧菌,蝦苗是不會出現問題的,如果超出100萬,那么蝦苗就會出現死亡,所以為了使蝦更好的在菌相養殖中獲得成功,將體內的弧菌數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檢測蝦苗體內無弧菌,或者是育苗池內無弧菌,總菌含量過低的要謹慎選用。
2、溶氧
溶解氧是水產養殖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因子,溶氧直接關系到魚蝦的存活、生長,養殖密度、產量等關鍵因素。而且溶解氧對有機物的分解和池中的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只要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就能促進氨氮、亞硝酸鹽向硝酸鹽轉化,從而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亞硝酸鹽。另外,充足的溶解氧可以保持水質穩定。
但是相比于傳統的養殖方案,菌相養殖的溶解氧顯得更為重要。菌相養殖中,首先,因為沒有藻類進行光合作用,不能釋放氧氣以及利用水中的有機質,所以活性菌就完全取代了藻類利用有機物的位置,但是藻類的另一方面(光合作用釋放氧氣)是不能取代的,因此就必須加大水中的溶解氧。
其次,活性菌要大量繁殖必須借助充足的氧氣。在前期,因為要控制藻類的繁殖,就必須使水體中的菌群夠多,形成相互競爭的模式,當菌群數上去以后,藻類就自然沒有了繁殖的優勢了。
第三、充氣的過程中,使蝦池底部的對蝦排泄物被活性菌包裹,擴大了活性菌利用有機質的表面積,從而提高了凈水能力。為了達到以上標準,蝦池內水的溶氧量要基本保持在8-9mg/L。
增加融氧的方式:
1、立體式增氧。氣石在養殖池內分布均勻,且氣石要接觸池底,每平方米的池底要至少有一個充氣石
2、控制水深。養殖池的水深為1米為宜,太深對充氣設備的要求高,成本提高;太淺不利于整個養殖環境的穩定,對蝦類生長不利。
3、菌相
菌相養蝦,顧名思義就是依靠細菌來養蝦,他打破傳統以藻養蝦的模式,充分利用了有益細菌的優勢。前期的培菌很關鍵,因此就要加大綜合菌的投放以及加大增氧。當然,也可以使用單一菌,如光合細菌,芽孢桿菌,EM菌等,但是要掌握好技術,根據不同時段有針對性下菌。菌相養殖的水體主要呈現出棕色,后期會出現像煙霧狀的水色,這些都不用擔心,是正常的反應。
文/ 圖 八八六水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孫守一
專家點評:
本文介紹了在室內育苗池中營造良好菌相進行對蝦養殖的成功經驗,為生產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模式。
在養殖環境中營造良好菌相,有利于降解轉化養殖代謝產物,促進環境物質的循環利用,既優化養殖環境,促進對蝦健康生長,又節省飼料,是值得大力提倡的技術,這方面已經有很多成功經驗。
在室內池子中養蝦,是可以忽略藻相的培養而強調菌相的培育與維護的,但要特別注意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同時,還需要留意碳的含量,適當施放一些可降解的有機碳,提高水體中的碳/氮比例,更有利于異養細菌的繁殖,從而保持環境中異養細菌的豐度。
在室外養殖池則還是要充分重視藻相的培養與維護,應該盡量做到藻相與菌相平衡,既能利用微藻產生大量溶解氧和凈化水質的功能,又能利用細菌降解轉化代謝產物促進物質循環利用的功效。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