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近日,記者在粵北乳源縣石寨背水庫三角魴機械化無公害養殖示范基地看到了這樣的一幕:飼料落水,饑餓的魚蝦紛紛前來搶食;輕輕拉上電閘,一張沉在水底的魚網自動徐徐升起,光顧著搶食的魚蝦就這樣輕而易舉地成了“囊中之物”。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的應用,讓受“捕魚難”問題困擾了幾十年的瑤山庫區漁民看到了希望。
石寨背水庫位于廣東省乳源縣一六鎮東四村。水庫四面環山,水資源豐富且常年不會干涸,解決了下游2000 多畝農田的灌溉用水需求。由于養殖設施簡陋、捕撈困難,石寨背水庫在水產養殖方面的功能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東四村村民歐小明承包石寨背水庫好幾年了,他每年春天在水庫里投放魚苗,一年才捕獲一萬多斤魚。
石寨背水庫三角魴機械化無公害養殖示范基地2010年由廣東省扶持農業機械化發展議案水產養殖項目實施建設而成,養殖水面達160 多畝,配備了增氧機18臺、投料機4 臺和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1 個。投料機安裝在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周邊,等魚都集中過來攝食,就可以趁勢啟動沉在水底的魚網,把魚納入囊中。歐小明告訴記者:“這樣一張24×24 米的吊網,每次可以撈到一萬多斤魚。”據了解,該水庫的主導養殖品種為三角魴,同時混養四大家魚和斑點叉尾鮰。今年,他已經撈過5 次魚了,因為是看準魚價好時才起捕,他賣出的魚平均價格都不低于7 元/ 斤。
“在水庫安裝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有三個好處。”乳源縣畜牧獸醫水產局副局長李金照如數家珍,“第一,節省水資源,不用干塘也能大量捕獲魚類。第二,節省人力,兩三個人就可以輕松出魚。第三,捕大留小,輪捕輪放,常年有魚賣,還可以錯開水產品上市高峰期,等到魚價好時才出魚,大大提高養殖效益。”乳源曾盛行在南水水庫網箱養殖三角魴,這條魚很快便遠近聞名,為當地漁民增收致富立下了汗馬功勞。自從在作為飲用水水源的南水庫網箱養殖三角魴受到限制,三角魴這條名魚的命運被打上了一個很大的問號。乳源縣畜牧獸醫水產局在協調群眾拆除南水水庫養殖網箱的同時,還積極引導和鼓勵漁民向非飲用水源的水庫轉移。“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的應用,使三角魴這個品牌的延續得以實現。”李金照說。
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適合在中小型水庫及大面積養殖池塘應用,接下來乳源縣畜牧獸醫水產局決定在當地大力推廣此項技術,改變傳統的山區養殖模式,為山區漁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漁業機械化的實現往往需要較高的投入,個體養殖戶往往難以承擔,李金照表示,希望全自動定點捕撈系統能被列入池塘標準化整治或農機購置補貼的范疇,讓水庫養魚活起來。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