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元旦放假期間,食品安全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1月2日上午,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懷疑自己買的是注水鯽魚,就把賣魚者和“問題魚”一起帶到工商局討說法。
在五華區工商局大觀分局,記者見到了這兩條奇怪的魚。
2條鯽魚每條體重約300克,肚皮均被剖開,內臟、腸子和魚子混合在一起,像被搗碎了似的,已分不清具體部位,但明顯和一般的魚不同。更令人吃驚的是,開膛破肚3小時的魚被提起來時,腹中空空如也,居然還能活蹦亂跳。
據了解,老太太花了7元錢,在大觀菜市場買回3條新鮮鯽魚。回家剖開魚肚,老太太吃了一驚:魚肚子里水汪汪的,內臟連成一片,像被水稀釋了一樣。老太太懷疑自己買了注水魚,就拿著剩下的2條到菜市場換。賣魚者同意換魚,但堅持自己的魚沒有注過水,于是雙方發生口角。
上午11點30分左右,雙方來到工商局討說法,要求工商局對魚作鑒定。在工作人員的協調下,賣魚者賠償了老太太7元魚錢。
大觀工商分局局長王榮貴介紹:“碰到注水魚投訴,在我局還是第一次。這魚的情況很特殊,暫時無法定性,但魚肯定有問題。”憑借多年的經驗,王榮貴認為:“活魚如果被注水是會死亡的,但被剖3小時還能活蹦亂跳,不排除魚餌中有大量激素的可能性。”
關于這2條鯽魚是否注水魚還有待專業部門取證落實。專業部門對這2條魚作出定性后,工商部門將對此類水產的進貨渠道進行嚴格排查。如果這種魚嚴重危害消費者身體健康,工商部門將對市場進行清查,禁止出售。
隨后,記者走訪了白馬等菜市場,一個有多年賣魚經驗的魚販告訴記者:“以前聽說過冰凍魚注水的說法,要鑒定一條魚是否被注水很簡單,擠壓一下魚肚子就可以,有水的魚一擠壓,水就會滲出來,但活魚是不可能注水的。做生意要講究誠信,如果因為一點小利就欺騙消費者,實在不應該。”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