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據《解放日報》報道 不僅有國家標準、行業規范中的必查項目,就連國際法典不包括的抽查項目,也被上海市食品安全監控網絡所容納。記者日前從上海市食藥監管局獲悉,上海市已初步建立食品動態監控體系,79個污染物監測點可以像天氣預報觀測點那樣,繪制“風云圖”,監控食品安全。
據介紹,“風云圖”上的各個數據來自于上海全市19個區縣的79個食品污染物監測點。設置在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大賣場超市、中小型零售渠道中的監測點,就如捕捉氣象變化的觀測站一樣,定點定時定期對其周圍食品的安全性能進行檢測,涉及重金屬、農藥殘留、獸(漁)藥殘留、天然毒素、食品加工有害物質、環境有害物質、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等130多個指標。由于監測的食品覆蓋糧食、禽畜肉、蛋類、水產品、茶葉、水果、乳及乳制品、食用菌等各個大類,所以監測結果就能代表上海市食品安全的總體情況。市食藥監管局表示,2005年至今,79個監測點已得到幾萬個監測數據,其平均合格率在98%以上,這也證明上海市食品安全情況總體良好。
“風云圖”上的些許變化還成為上海市發布消費預警的科學依據。例如,本次發生的多寶魚“藥殘”風波就是由污染物監測點發現的。進一步的專項抽查證明了“風云圖”的準確性。
目前,“風云圖”還擴大了監測視野,對原先不作檢測要求的成分進行重點關注。其中包括蘇丹紅、孔雀石綠、丙烯酰胺等市民關心的項目,也包括合法食品添加劑是否過量的問題。有關部門表示,利用監測結果,可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提供參考。
此外,上海市建立食品安全風險評價機制也離不開“風云圖”。經過分析整合監測結果,部分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表述。去年,上海市根據監測結果判定,水發產品甲醛殘留量不足危害身體,市民可放心食用。據悉,這份安全性評估報告的內容不僅全國唯一,還彌補了國際對水發產品中甲醛含量的研究空白。今年,類似的研究還在繼續。這些課題不僅涉及新的有害成分,也包括對已知有害成分的重新測算等問題。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