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改革開放以來,水產業是我國農業中發展最為耀眼的產業之一。產量穩定上升,出口穩步增加,漁民收入大幅提高。從2000年開始,水產品出口總額即攀升至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首位,這個老大一直當到了剛剛過去的2006年。2005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為5100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7200億元,漁業產值4070億元,當年漁民人均收入5656元,比當年全國農民人均收入3255元高出2401元。2005年,我國水產品出口額為78.9億美元,占農產品出口總額的28.6%,其中出口六大當家品種對蝦、鰻魚、羅非魚、大黃魚、貝類、河蟹風采依然。2006年,我國水產品產量預計為5250多萬噸,同比增長3%;2006年前三季度,我國水產品出口額為64.74億美元,同比增長17.20%。水產品繼續保持高速高效的發展勢頭。
在我國水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引進的水產新品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有些發展成了我國水產養殖的當家品種,有些因技術或市場的問題最后不了了之,有些則逆勢而行成了我國水域的公害,在春節這個傳統佳節即將來臨魚類食品即將大幅走俏的時候,同時也為了我國水產養殖能夠理清得失再創輝煌,對這些年來我國水產新品的引進進行一番梳理是非常有意義的。
本次專題報道重點選擇了多寶魚、羅非魚、福壽螺、巴西龜進行剖析,從中得出的一些觀點相信對我國水產業的永續發展是有意義的:
一、事實證明,我國水產養殖擔當絕對主力的還是本地品種,外來品種絕大多數情況下是配角地位。也就是說,我國水產業的發展還是要立足于把本地優勢品種做大做強,而不能把如此大的一個產業的希望寄托在外來品種上。我國水產界內部有六大當家品種之說,意思是說這六大品種是我國水產出口的主流品種,當然也同時是我國水產養殖的主流品種。這六大品種是:對蝦、鰻魚、羅非魚、大黃魚、貝類、河蟹,在這六大品種中,除了羅非魚是引進品種,其他五個都是我國本地品種。
二、引進品種不能獵奇,不能炒概念,要有持續的增長市場做前提,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到易養和成本不易過高。在這個問題上多寶魚反映出的問題是最集中的,沒有穩定的家庭消費市場,投入太高,病死過多,導致藥物殘留嚴重超標,使得這個產業剛剛發展六年就已深陷泥潭。而已經成為水田一大公害的福壽螺,也是因為口感不合國人口味被棄養,最后在野外水域生長繁衍而成為公害的。
三、在引進一個水產新品時,既要考慮到它的產業性,同時還要考慮到它的環保性,因為這正是和諧理念在水產界的具體體現。福壽螺被我們引進又因為口感不好被我們棄之,福壽螺硬是靠它旺盛的生命力和繁衍能力在我們的水域中發揚光大族群,危害水稻、蔬菜等眾多農作物,我們不得不靠更多的努力、資金和農藥來與其戰斗。而前不久發生的福壽螺中毒事件就是因為它早已是野生害蟲體內帶有管圓線蟲而致消費者感病的。巴西龜是我國引進的一個觀賞龜類品種,卻不知它是被專家定義的生物殺手,在我國臺灣已危害稱霸。亡羊補牢,也許我們還來得及!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