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雖然內地魚商并未宣布海產品暫停供港,但本周以來香港魚市供貨量銳減。
兩周前,香港食物環境衛生署因檢出微量違禁藥物扣留了一艘來自廣東某漁場的魚船,之后,內地淡水魚暫停供港。
12月7日,香港監管當局宣布,在抽檢的20份咸水魚樣本中,3個樣本含有禁藥硝基喃。
然而,香港和內地的有關官員都堅稱沒有任何供港魚暫停舉措,魚產品到達香港市場減慢的原因可能是安檢措施加強。
12月11日,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常任秘書長卓永興和兩名高級官員在廣州會見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官員,就兩地魚商關注的問題交換意見。
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發言人表示,將與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一起努力,爭取在今年冬至前恢復內地淡水魚供港。至于咸水魚,該發言人表示將在廣東方面完成檢驗檢疫工作后恢復供港,大約需要兩三天時間。香港魚產品批發商12月11日表示,他們自運送供港海產品的司機那里得知,將不再會有陸路運輸的供港咸水魚。
香港海鮮業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預計咸水魚供給量將顯著下降,恢復到正常水平可能需要4天時間。
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發言人稱自廣東和深圳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獲悉,內地食物監管部門沒有為活塘魚供港設禁,但加強了檢驗程序,以確保供港食品安全。該發言人還稱,雙方會致力打擊從非正規渠道進口的漁產,讓市民享用安全的漁產,保障公眾健康。
12月12日一早,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岳與衛生署署長林秉恩以及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蘇利民(Shane Solomon)一道飛往北京與相關機構磋商衛生事務。
然而,立法會議員對這種跨界溝通的效率提出質疑。代表漁農界的立法會議員黃容根稱,近期的一系列事件暴露出內地與香港間溝通中存在問題。“香港政府經常聲稱與內地溝通暢達,但這次漁產風波使得我考慮,政府是否需要改進目前的溝通機制。”他說。
香港輿論認為,粵港之間建立的溝通機制僅限于政府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并未包括廣大業界,這往往會使得政府部門的相關決策未能有效顧及業界利益。
12月13日,香港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宣布內地咸水魚恢復供港。但淡水魚供港尚無新進展。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