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臺灣媒體近日報道,為維護漁民權益,“臺行政院海巡署”決定12月起,將護漁巡防艦南巡范圍由原來的東沙群島擴大至中沙和西沙群島。
越南漁盜 魚和漁具都不放過
臺灣“海巡署海洋巡防總局長”鄭樟雄表示,本月起巡防艦巡護范圍已從距臺灣約445公里的東沙群島起,先向南到距臺1100公里的西沙群島,然后往東航向中沙群島,最后向北折返回高雄。這樣的巡航每月至少進行一次,每次巡邏約進行4天。
近年來,臺灣近海漁源枯竭,許多漁民開始選擇遠洋捕撈。臺“漁業署”統計,目前,遠洋捕魚量超過全臺總量的5成。臺灣漁民在遠洋過程中不僅要對抗各種不良氣候海象,還要和各國海盜和盜漁分子斗爭。
位于中沙與南沙群島之間的南中國海海域是個“三不管地帶”。周圍各國都宣稱擁有該海域主權,卻又都無法對該海域形成有效控制。海盜、盜漁、走私事件頻發,在此捕魚的臺灣漁民深受其害。臺“海巡署”調查顯示,南中國海域是重要的鮪、旗魚作業區。臺灣漁民經常與越南漁民一起在此捕魚。臺灣漁民捕魚技術和裝備比較好,越南漁船常常會跟隨臺灣漁船作業。待臺灣漁民不注意,越南漁船就會把臺灣漁民布下的魚網收起,連漁具帶其中捕到的魚,一樣也不放過。
臺灣漁民曾向臺灣“外交部”反映有關情況,得到的回答卻是要漁民自行搜證后,找越南政府理論。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陸政府經常出面維護臺灣漁民的合法權利,與相關國家交涉,補償臺灣漁民的損失并要求釋放被無理扣押的臺灣漁民。
南海護漁 兩岸海軍有段佳話
在保護南海地區中國漁民權益方面,兩岸曾經頗有默契。兩岸在有爭議海域共同為維護國家利益進行過通力合作。
1974年1月,越南在西沙公然挑釁,攻擊中國漁民,并宣布對西沙擁有主權。大陸派遣東海艦隊四艘戰艦前往該海域,展開西沙保衛戰。當時臺灣海峽長期被臺軍和美國第七艦隊控制,解放軍艦艇來往東海、南海之間,都要繞道公海,避免引發軍事摩擦。但當時軍情緊迫,大陸軍艦奉令直接通過臺灣海峽。蔣介石聽說有解放軍艦隊通過臺灣海峽,面對著高度緊張的臺海軍將領,他微閉雙眼身體后仰,緩緩吐出一句:“西沙戰事緊……”臺軍將領于是心領神會,不僅沒為難大陸艦隊,反而在大陸艦艇通過臺灣海峽時,打開探照燈為解放軍艦隊照路,還以燈語祝大陸海軍“一路順風”。
據臺灣史料記載,1988年,在同越南海軍發生沖突前,大陸艦艇編隊曾在臺軍駐守的南沙太平島停靠一周,補充了大量的淡水和主副食品。海峽兩岸在關乎國家主權時血濃于水的親情,再一次得到了充分體現。也正是兩岸的互助合作,才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使中國漁民在南海地區的合法捕魚權利得到了保證。
民進黨政府上臺后,在各種問題上極力避免與大陸合作,還在中國固有海疆——釣魚島海域對日本妥協退讓。目前,臺“海軍”不僅有實力在釣魚島海域護漁,而且在南沙群島惟一有淡水資源的太平島上駐有一個“海巡署”岸巡中隊和一個巡防艦大隊,比起大陸,臺灣當局更有條件為兩岸漁民提供合法保護。但民進黨為達到分裂國家的企圖,完全拋棄了兩岸間一致對外的合作傳統。
南方漁網編輯:黃倩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