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面條魚本是其它經濟魚類的重要餌料,如今卻成為漁民爭先捕撈的“香餑餑”。膠州灣口是面條魚魚群的重要聚集區,這里是世界各國貨輪密集航行的區域,卻被小漁船占用來捕魚,一旦躲閃不及,可能導致小漁船船毀人亡。3月5日,本報曾刊發報道(左圖)呼吁救救面條魚,為大海留點餌料,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昨天上午,市海洋與漁業局、青島海事局聯合出動執法船,來到膠州灣主航道,發現不少外地漁船正在航道下網作業,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執法人員勸離20艘航道作業漁船,并對船員不穿救生衣的漁船進行了處罰。
占航道捕魚
好比在高速公路上曬小麥
“占航道捕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曬小麥,不僅自身安全難保,也會影響到來往貨船的安全。 ”昨天上午,記者隨市海洋與漁業局、青島海事局執法人員一道,乘坐海巡艇來到位于八大峽前海的團島口主航道,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船就是從這里進出青島的港口。
市海洋與漁業局海政大隊隊長李元忠指著海面上正在作業的幾艘漁船告訴記者,眼下正值面條魚捕撈季節,這些漁船跟隨面條魚群到處捕撈,有時甚至無視航道航標,占道捕魚。大型貨船駛來,如果躲避不及,漁船就可能被撞翻,發生船毀人亡的事故。
昨天青島近海有霧,記者視力所及范圍內就有四五條船正在下網捕撈。海巡艇靠近魯東港漁63597漁船,記者在漁船上看到船艙里擺放了滿滿幾箱子面條魚。船員王先生告訴記者,他們來自日照東港區,到青島海域主要是為了捕撈面條魚,但沒想到出來一趟僅捕撈了800-1000斤。 “現在看起來量非常小,估計到了五一,面條魚會多起來。 ”
“占道捕魚的大多是外地船只,以日照漁船為主。 ”李元忠表示,面條魚是鲅魚的餌料,屬于低價值魚類。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減少,以前很少捕撈的面條魚也成為捕撈對象。面條魚只有青島、煙臺、威海等地可以捕撈到,青島的面條魚集中在前海一帶,而前海一帶又是航道主干道,大批外地漁船追隨魚群占道捕撈面條魚,造成重大安全隱患。
執法船上陣
勸離20艘違規捕撈漁船
青島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副主任張晉憂慮地說,青島有大大小小20多條航道,最多時有兩百條漁船占道捕魚,少時也有三五艘船,形成安全隱患,每年都會發生航道撞船事故。在能見度不高的情況下或者晚上,大貨船看不見占道捕魚的小漁船,很容易發生事故。有的漁船在航道周邊捕魚,但其所撒的網往往有50-60平方米,貨船撞到網上也會將漁船掀翻。青島海事局經常要對貨船發出預警,讓其提前避讓,有時大貨船為了避讓小漁船,相互之間也會發生撞船事故:“我們每天都會到航道巡邏,都要勸說20-30艘船遠離航道。 ”占道捕魚不僅造成安全威脅,還影響了港口生產,貨船進不來出不去,有時一等就是七八個小時,大批貨船怨聲載道。
在搖搖晃晃的魯東港漁63597漁船上,記者看到8名船員中僅有3人穿了救生衣,按照規定,臨水作業不穿救生衣可以對每人處以500元罰款。當天上午,執法人員共檢查了三艘漁船,就有20人未穿救生衣,執法人員對這20人全部進行了處罰。
屢禁不止
占航道捕魚和盜挖海砂猖獗
目前,外地漁船違規占據膠州灣主航道捕魚和南方大船盜挖海砂已經成為膠州灣兩大公害。據介紹,從薛家島至棧橋一帶的膠州灣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每年3億多噸的物資從這里運往世界各地,超過萬噸的巨輪每隔十幾分鐘就有一艘。漁船占據航道,撒網捕魚,漁網一旦卷入巨輪,不但影響貨輪安全,也給漁民帶來嚴重的生命危險。而膠州灣口又是魚類為數不多的活躍海域,一些漁民不顧危險,違規操作。
此外,盜挖海砂雖被嚴厲打擊但仍時有發生。記者從海洋漁業和海事部門了解到,近年來,竹岔島以北2號錨地盜砂者活動猖獗,由于海砂嚴重流失,竹岔島以北2號錨地附近海域水深由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7米降到目前的-30米左右,這意味著有20多米厚的砂層已被挖空。一位海洋執法人員表示,青島近海海砂偷采行為可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膠州灣青島前海的埋藏砂體是一萬年前形成的古砂丘,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偷采、濫采海砂對青島近海海砂資源不但是極大破壞,對海洋生物的生長環境乃至整個海洋生態系統都將帶來無窮后患。如果前海附近的厚層砂灘被挖掉,會引起岸坡塌陷,損壞沿岸建筑。
衛星定位
雷達24小時掃描違規船只
“名稱:魯東港漁63571,船舶種類:漁船,尺寸:24×8……”記者隨后來到青島市海事局海上搜救中心,張晉點開海事局船舶監控系統航道圖上一個綠色的圖標,立刻就顯示出漁船的詳細信息:“現在要求漁船打開AIS自動識別系統,漁船是否占航道捕魚,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航道管理。 ”對于沒有打開自動識別系統的小漁船,也可以通過雷達系統看到綠色的回波。他數了一下,當天仍有20多條漁船停在大港航道。他告訴記者,市海事局負責貨船管理,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漁船管理,聯合執法對漁船占航道捕魚船只進行勸離,以清除隱患。
“大漁船動輒150-200米長,是小漁船的數倍,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 ”張晉回憶道,2008年就曾經發生過一起撞船事故,兩條捕魚船正在靈山島附近的航道進行拖網捕撈,一艘大貨輪撞到船網,將漁船帶翻,兩名漁民掉入海中,千鈞一發之際,執法人員派潛水員好不容易才救上兩人。
執法人員告訴記者,根據《青島市海上交通安全條例》,在港區水域、禁航區、通航密集區、航路、航道、錨地等區域內,從事養殖、捕撈、垂釣等活動,或者擅自從事游覽、體育運動、科研或者其它可能影響航運安全活動的,責令改正,對責任人處以一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新聞延伸
過度捕撈近海面條魚鲅魚和鱽魚年年減產
“面條魚本身并沒有多大的營養價值,屬于低質魚類。以前是用作餌料,并沒有多少人吃!鼻鄭u市漁港監督管理站站長汪洪山告訴記者,面條魚春天繁殖,這種魚喜歡鉆到沙里,所以被稱為“沙里鉆”,是青島黃海、渤海一帶海域的特產,以前青島魚類豐富,很少有人會吃這種小魚,但隨著大魚的減少,面條魚也逐漸走上了市民的餐桌。
“以前在海上捕撈到面條魚都扔了,現在海洋魚類少了,沒了大魚就只好捕小魚;再加上青島養殖業發達,正好可以捕撈上來送到養殖場當魚食,但現在的面條魚明顯比前幾年少了!睗O民孫學江也告訴記者,面條魚的生命期限只有一兩年,幼魚性成熟之后就會死亡。捕撈船從膠南一氣捕到嶗山口一線,為了增加產量,有的捕撈船使用拖網捕撈面條魚,拖網是“絕戶網”的一種,一次可以撈上3000-5000斤,多的時候可以達到幾萬斤。
每年5-7月份,鲅魚成群地游到青島近海,主要以面條魚為食,形成鲅魚漁汛。如果過度捕撈面條魚,就會導致食物鏈的中斷,鲅魚可能也就不會再“光臨”青島近海。近年以來,由于近海捕撈強度過大,已經很少見到魚群,鲅魚和魚的產量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減,尤其是去年產量較前年幾乎是減半:“現在很少見到魚群,鲅魚非常分散,漁汛幾近消失。 ”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